对“触网”低龄化不必过度担忧
互联网是嵌入式的,对经济社会的改变是全方位的,不可避免地影响现在的孩子,所以要想杜绝孩子触网基本不可能。而且对孩子来说,接触互联网不完全是坏事,互联网也有许多的积极成分。舆论更多担心,现在的孩子会过度沉溺于互联网,特别是被互联网上一些不健康内容吸引,从而产生“成长的问题”。
其实,舆论对儿童成长的集体性担忧,并不是第一次,并不是互联网时代的专利。在互联网时代之前,孩子们可谓活在“电视时代”的背景下。波兹曼写过两本书,无论是《娱乐至死》还是《童年的消逝》,都表达了对于电视娱乐文化对大众生活的影响。大多数“80后”“90后”,儿时都曾因为看电视被父母教育过。可如今,当年的低龄电视观众已经成长起来。
诚然,互联网时代与当初“电视时代”有所不同,有些问题的严重性远远超过过去。但经历过电视文化的困扰,舆论应该对防止和解决儿童触网低龄化问题充满信心。当然,面对互联网文化带来的影响,保持乐观态度不能走向盲目乐观,这里关键在于一个度,在于一根线。
只要思想上重视,办法总比困难多。所谓“度”,既是“态度”,也是“程度”,家长们要重视孩子上网,确保孩子上网限制在一定度内,不能把孩子简单交给互联网,不能让线上时间挤压线下时间。所谓“线”,就是要给儿童上网划一条线,一些不能接触的内容不能让其接触。而这,既需要家长们加强监管,也需要社会拿出思路。这些年来,可建立“网络分级”制度,从技术上防范儿童接触不健康内容。
对触网低龄化要重视但别过度担忧,一味纵容儿童上网和禁止儿童上网都可能不是最佳选择。诚然,互联网文化对儿童成长带来了挑战,但也要看到互联网文化对儿童成长带来了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