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试验区内高楼林立。截至去年11月底,区内投资企业累计达2.2万多家,挂牌后新设企业近1.4万家。 本报记者 赵立荣摄
上海探索 上海自贸区,扩区之后迎来新起点
■本报记者 唐玮婕
空间更为广阔的制度创新“试验田”,透明度更高的行政管理制度,加快突破的金融改革3.0版,还有直通国际惯例的投资贸易环境……对于扩区之后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来说,2015年将是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更多创新“好戏”会接连上演。
关键词一:扩区,增至120.72平方公里
去年12月,国务院批准上海自贸区扩展到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区片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片区,总面积从原来的28.78平方公里增加至120.72平方公里。作为国内金融要素最密集的区域,陆家嘴纳入自贸区后,将大幅提升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的辐射力和穿透力;金桥和张江可将上海自贸区的试点内容从贸易业拓展到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上海自贸区建设将更紧密地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有机结合。
扩容之后,张江园区不仅被纳入自贸区版图,而且拓展为37.2平方公里。张江集团总经理陈干锦说,张江园区将紧紧抓住自贸区扩容的宝贵窗口期,加快形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区“两自联动、政策叠加”的乘数效应:一是自北向南(康桥园区)延伸,形成一条涵盖医学、医药、医械、医疗,融入大数据、云计算的“医”产业带;二是加快向临港“转移”,鼓励张江的优势产业,如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向临港转移、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在产业服务上,依托“两自”创新平台,继续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积极探索适应世界经济、产业发展潮流,有利于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的宽松环境,包括加快推进生物制药CMO代工试点的落实,推进张江空港服务中心建设,扩大集成电路保税监管试点等。
自贸区的金桥片区主要是位于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区的20.48平方公里区域。未来,这块区域将结合自贸区的制度创新要求,加快“四新”经济发展和总部经济能级提升,加速形成“大、云、平、移”(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化、移动化)的特点,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和金融创新的同时创新政府监管方式。
关键词二:负面清单,让市场主体充分可预期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上海自贸区的一大创举,市场“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理念由此在国内开始树立。上海自贸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自贸区的2015版负面清单肯定会有调整的空间,但当负面清单的特别管理措施缩短到100条以内时,清单长短已不是关键;比长度更重要的是管理措施的透明度,要让市场主体充分可预期——这是上海自贸区下一步的重点。
同时,上海自贸区将探索完善行政公开透明制度,例如对上海制定的有关自贸试验区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在决策前向社会公开草案内容;对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投资者可以提请市政府进行审查。目前,已制定发布《试验区管委会行政规范性文件法律审查规则》。下一步,将出台公众参与自贸试验区管委会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的实施意见,提高行政透明度。
关键词三:金融改革,3.0版起步
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关键领域,就是金融改革。今年春节前,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境外融资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实施细则》,表明自贸区金融改革将进入全新阶段。在上海地区设立自由贸易账户的金融机构都可以通过自由贸易账户系统从境外融资,这为自贸区金融改革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充分体现了自贸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联动的总体政策思路。
江铜国际等首批企业很快收获“大红包”:通过浦发银行分账核算单元从境外融入离岸美元资金,江铜此次融资成本只有国内的50%。江铜国际负责人说,“节省的利息就是实实在在的利润——改革就是最大的‘红利’。”
“实施细则的发布是自贸区‘金改3.0版’的一个关键起步。”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张新表示,自贸区“金改3.0版”要在难啃的“硬骨头”和关键领域取得全面突破。未来半年,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各个要素,资本项目可兑换将得到全面有序实施,自贸区企业和金融机构境外融资全面放开,上海个人境外投资有望落地实施,利率市场化全面推进,上海金融市场实现与国际市场双向开放,金融业准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金融监管的负面清单管理全面实施,以自由贸易账户系统为标志的各类强大的事中事后风险管理和金融安全系统全面到位。
目前,“一行三会”正积极配合上海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按照中央有关部署,抓紧研究新一轮金融改革方案,努力在金融中心建设、金融服务业扩大开放,特别是资本市场建设、资本项下开放等方面有更大作为,积极推动自贸区新一轮金融改革取得更大进展。
关键词四:投资贸易,对接国际通行规则
在落实《总体方案》要求的同时,上海自贸区今年将着眼与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加大自主改革力度,主动开展新的改革试点。
一是探索完善公平竞争制度。主要包括:梳理和取消对民营资本的限制性规定;严格环境保护执法,推动企业申请国际高标准环境认证,探索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政府补贴项目管理制度,加大政府采购项目信息公开力度,营造各类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是探索完善权益保护制度。主要包括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统一管理和执法体制、行政保护联动机制、纠纷多元解决机制。目前,已成立了自贸区知识产权局。下一步,将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和知识产权管理、服务体系,加大公共服务力度;制定发布《自贸试验区相对集中行政复议权实施办法》,实行相对集中的行政复议权,建立高效便捷的行政争议解决机制。
力推四大制度创新 对标国际通行规则
■本报记者 唐玮婕
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对标国际通行规则,自挂牌成立以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着力推进四大制度创新:目前,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已经建立,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平稳运行,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基本确立,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基本形成,在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上,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投资管理制度更开放透明
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制定和完善负面清单,上海自贸区开展了外商投资、境外投资管理和商事登记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创新,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2014版负面清单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由190条减少到139条,调整率达26.8%。2015版负面清单正在研究制定中,将进一步缩短长度、优化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提高开放度和透明度。
为推进企业注册制度便利化,上海自贸区探索建立了商事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相分离的登记制度,实施了注册资本认缴制等改革。工商部门仅登记公司全体股东、发起人认缴的注册资本或认购的股本总额(即公司注册资本),不登记公司实收资本,同时公司要将股东认缴出资额或者发起人认购股份、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缴纳情况,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公司股东(发起人)对缴纳出资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目前,区内新设公司注册资本的申报出资、认缴年限等未出现异常情况。
去年,国务院批准了新一轮31项扩大开放措施,其中,服务业14项、制造业14项、基础设施领域3项,实现了区内从服务业向制造业等领域的拓展。
贸易便利化水平稳步提高
借鉴国际经验,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等口岸监管部门推出了60多项创新举措,探索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贸易监管制度,促进区内货物、服务等各类要素自由流动。
以“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自由”为监管目标,海关推出23项“简政集约、通关便利、安全高效”的监管服务举措,检验检疫也出台了“通关无纸化”、“分线管理”、“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等23项改革措施,而海事则推出船舶安全作业监管、高效率船舶登记流程等15项新制度。与此同时,海关、检验检疫联动实施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监管试点,并在一线出境、二线入区环节实现通关单无纸化。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制度目前已在上海自贸区落地。一个集贸易、运输、加工、仓储等业务的跨部门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正在搭建,先期建设的口岸监管“单一窗口”实现了一般贸易进口和船舶离港手续办理试点的上线运行。下一步将整合涉及贸易监管的商务、外汇、税收、港航、金融等部门,推动船舶进出口岸手续、贸易许可、资质办理、支付结算等功能上线。
深化金融改革渐入佳境
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可谓渐入佳境:随着“一行三会”连续推出了51条创新举措,在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投融资汇兑便利、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改革五个方面,“一线放开、二线严格管理的宏观审慎”的金融制度框架和监管模式已经形成。
围绕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和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的现行现实,金融部门制定出台了38项实施细则,目前,金融领域的大部分措施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自去年6月18日自由贸易账户业务启动以来,已有11家中资银行、2家外资银行接入自由贸易账户信息监测管理系统,共开立近1万个自由贸易账户,账户体系运转良好,资金流动正常。与此同时,区域内的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增强。116家有金融牌照的机构和一批金融服务企业已入驻区内,启动实施了一批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贸易便利化的金融创新业务。
在金融监管和防范风险的机制上,“一行三会”驻沪机构和上海市政府已经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和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机制,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和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建立“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逃税”监管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措施和切实加强机构风险管理自我责任,制定异常情况下的应急管理办法,构建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网。
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管理方式
上海自贸区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由六大基础性制度和专业监管制度组成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为推进经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有益探索。
依托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上海推动自贸试验区公共信用信息子平台建设,完善与信用信息、信用产品使用有关的一系列制度。目前,自贸试验区子平台正在推进企业、个人公共信用信息归集查询、数据目录管理等功能开发。下一步,将探索开展事前诚信承诺、事中评估分类、事后联动奖惩的信用管理模式。
在信息共享方面,以大数据中心和信息交换枢纽为主要功能的信息共享平台正在加紧建设,自贸区监管信息共享管理办法业已出台。眼下,平台已汇集口岸和金融等中央在沪单位、市级部门等34个部门近700万条信息数据,实现了各管理部门监管信息的归集应用和共享。在综合执法方面,建立了各部门联勤联动指挥平台,启动试运行了网上执法办案系统,形成了联动执法、协调合作机制,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承担了市级层面在规划建设、劳动监察、知识产权等领域的行政执法权。
改革前瞻 广东福建天津三地自贸区启动近在眼前
■本报特派记者 沈竹士
广东:委员呼吁“深港通”尽早开
广东自贸区包括深圳前海蛇口、珠海横琴岛以及广州南沙三片,被外界认为主要面向香港和澳门地区。去年12月,广东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模式实现全省覆盖。当月,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协议正式签署,广东服务业对港澳开放部门达到95.6%,基本实现粤港澳服贸自由化。
今年1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考察。1月6日,广东发布首批省直部门权责清单和职能调整目录,包括了省发改委、经信委等在内的11个部门,共调整各类权责事项1320项。
全国政协委员、永隆银行董事长、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表示,“沪港通”已经正式启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又迈上一个新台阶。深圳前海自贸区设立将进一步深化和强化深港两地之间的金融合作。在此背景下,应尽早开行“深港通”。他认为,深圳前海自贸区在深港金融合作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和成熟经验,应该结合“沪港通”开通后的运行情况,在“深港通”推进过程中鼓励前海自贸区发挥相应作用,先行试验。
福建:或将重点发展对台贸易及国际物流业务
福建自贸区下辖福州、平潭、厦门三大片区。自贸区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已经确定,福州市市长杨益民、厦门市市长裴金佳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德金悉数进入领导小组。福建自贸区被认为将重点发展对台贸易及国际物流业务。近年来,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速,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有消息称,平潭综合实验区现已吸引至少六家企业抢先入驻,其中四家台资医院已经获颁医疗机构设置批准书,就等自贸区挂牌后开始营业。
与2009年综合实验区成立之前相比,平潭国税局实际征管的台资企业新增286户,占新增外资企业总数的近九成。将来,平潭还将试点“台车入闽”、“闽车入台”等政策,这意味着福建自贸区道路上会出现挂着台湾牌照的车辆。
在厦门片区,上周六,厦门市政府公布了《厦门市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工作方案》,其中关于落实国家有关部门推广的改革事项任务分工表中共列出29项改革事项,落实市政府推广的改革事项任务分工表中还有五项改革事项。今年,厦门将对包括“外商投资广告企业项目备案制”在内的诸多改革事项进行推广。
天津:金融创新吸引多家银行进驻
最近,在天津空港经济区中心大道上,天津自贸区的标志性拱门完成施工,包括多家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也正积极准备入驻天津自贸区。
天津财经大学教授、天津自贸区方案起草小组成员刘恩专认为,金融创新是天津自贸区的特色之一,天津自贸区将服务中国北方的高端金融服务业。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内的中国-新加坡生态城从去年开始启动跨境人民币创新服务业务试点。今年,在“中新生态城”内又开展了跨境外贷业务,在跨境融资方面做了尝试。
由于天津在利率市场化、融资租赁等金融方面的创新,包括中国银行在内,来自北京以及天津本地的多家银行计划进驻自贸区。刘恩专表示,针对进驻的金融机构资质,既要降低门槛,又必须要做好监管工作;另外,天津自贸区针对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跨境业务等创新要做更大胆的探索。
(本报北京3月3日专电)
会场声音 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徐钧健委员——对四大自贸区分别战略定位
■本报特派记者 沈竹士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徐钧健拟提交题为《加快四大自贸区对接国家亚太战略》的提案。他建议国务院组建自贸区改革指导办公室,根据四个省市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按照国家亚太自贸区战略需求,分别予以战略定位。
徐钧健关注四大自贸区如何错位试验,其管理架构又该如何合理设置。我国沿海四大自贸区在国家主导的亚太自贸区中分别处于什么战略地位?分工扮演什么战略角色?各自承担什么战略任务?各自具有什么战略分工?他认为,四大自贸区是国家亚太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地方政府的“奶酪”;在发挥地方政府先行先试积极性的同时,更要注重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和统盘实施,在战略和战术上必须强调匹配。
2月7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徐钧健建议,国务院组建自贸区改革指导办公室,按照国家亚太自贸区战略需求,对各地自贸区分别给出各自承担的战略任务。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孙南申委员——外商投资准入应该统一透明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孙南申告诉记者,他将就外国投资法(征求意见稿)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改进与完善提交提案。
1月19日,商务部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目前意见征求已经完成。孙南申分析,此后,现行对外商投资的逐案审批体制将会取消,代之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方式:在准入环节,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外国投资者将享有不低于中国投资者的待遇;同时,外国投资者的投资均需履行报告义务,事中事后可监管。他认为,外资准入应当可以有更加统一、易懂、可操作的规则。
孙南申认为,外国投资法征求意见稿尚有一些不便操作、事权不清的细节,“外国投资者不怕规则多,就怕看了规则还不清楚怎么做。另外,一些外国投资涉及国家安全,是否需要国防科工局参与?在审查的决策阶段,是否采用一票否决制?这些问题都需要细化。”
(本报北京3月3日专电)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