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一回眸,一步一倾城,着旗袍的女人不仅是外在美丽的展现,更散发着高雅的气质内涵。日前,在太原别墅旁的“暮色18”花园洋房里,90后新锐设计师文茜正在讲述着一个五代非遗旗袍传承人的故事。这里正在进行着一场名为“新派千金”的文化服装快闪活动,通过口述历史和现场展示,将传统旗袍工艺和文化内涵在新时代延续传承,中西合璧的创新力破土而出。
文茜的奶奶应凤玉,出生于温州一个旗袍世家,上一辈从民国初年就从事旗袍制作,母亲杨秀兰的旗袍制作技艺也在当地闻名。在曼妙绸缎的包围下,应凤玉从小就对旗袍有着特殊感情,16岁就跟母亲学习手艺。
1980年,由于母亲突然摔倒住院,应凤玉在危急之中,拿起针线做起旗袍,她不仅解决了燃眉之急,从此也开始接手家族旗袍制作的行当。
一件轻盈、美观、实用的旗袍,需要好几道工序:丈量、选料、裁剪、缝纫、镶边、盘扣等等。但最关键的是量身定制,根据每个人的身姿体态,凭着缝制者的艺术修养和独到眼光迅速做出面料及花色的最佳搭配方案。按照应凤玉的说法,“制作旗袍就像在做一件艺术品”。
应凤玉接手旗袍生意后,不仅旗袍店生意红火,她的手艺也越发娴熟。她巧妙地借鉴当代服装的前卫手段,创造旗袍崭新的表现手法,让家族旗袍蜚声海内外。
1992年,应凤玉特制了三袭玫瑰红、湖蓝、杏黄色的旗袍,作为中国驻英国大使馆送给英女王的礼物,受到英女王的连声称赞。
量衣,裁衣,著书,教学……50年里她培养了60多名徒弟,作品被带向各处。对于应凤玉来说,旗袍是家族几代人的记忆,更是她一辈子放不下的手艺。
2021年初,从海外学成归来的文茜在无意中关注到了家族的旗袍情怀,开始运用自己的设计咨询背景解析旗袍的创新机会点,与各个年龄层和各种职业的女性进行交流对谈,用收集而来的数据和素材建立用户模型,提取洞察,最终将这些分析植入自己的旗袍设计中,让传统和创新相融共生。
文茜对于旗袍的认识表达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我想打破固有框架,不是特定场合的特定‘束缚’,而是让人可以自在地骑自行车去做瑜伽的'旗袍',复古,且摩登。”
▲Musevie House暮色18是一个针对女性二次成长的活动空间,通过沙龙、文化体验等方式挖掘女性价值、提升女性美学、重塑女性力量。
作者:袁婧
编辑:王柏玲
责任编辑: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