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6日至2020年1月5日,龙美术馆(西岸馆)推出了周春芽大型个展《东南形胜》,展览由龙美术馆馆长王薇担任策展人,漆澜担任学术顾问。展出作品包括周春芽近期新作、手稿、记录影像,以及由刘益谦、王薇夫妇收藏的艺术家1978年至2013年间创作的多个系列代表作。
▲美术馆的主入口(图片来自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龙美术馆(西岸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黄浦江滨边,基地以前是运煤的码头。
【龙美术馆(西岸馆)建筑特点】
▲龙美术馆主入口外还留存一段煤料斗卸载桥。
▲煤料斗卸载桥的“天井”细节图。
▲煤料斗卸载桥内景。
龙美术馆西岸馆的机电系统都被整合在“伞拱”结构的空腔里,地面以上的“伞拱”覆盖空间,墙体和天花均为清水混凝土的表面,它们的几何分界位置也变得模糊。这样的结构性空间,在形态上不仅对人的身体形成庇护感,亦与保留的江边码头的煤料斗产生视觉呼应。
▲龙美术馆西岸馆外景,这里毗邻黄浦滨江,场地宽阔,天儿好时,不少人在这里散步、遛狗、滑滑板......
▲龙美术馆西岸馆内景(图片来自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建筑的内部空间也得以呈现一种原始的野性魅力,而有着大小调节的空间尺度以及留有模板拼缝和螺栓孔的清水混凝土表面又会带来一种现实感。
这种“直白”式的结构、材料、空间所形成的直接性与朴素性,加上大尺度出挑所产生的力量感或轻盈感,使整个建筑与原有场地的工业特质间取得一种时间与空间的接续关系。
▲龙美术馆西岸馆内景,这张图可以清晰的看到墙上的模板拼缝和螺栓孔洞。
【周春芽个展“东南形胜”】
本次展览将展出16组由龙美术馆创始人刘益谦、王薇夫妇收藏的周春芽作品。这批作品是首次集中呈献给观众,主题广泛而丰富,囊括了周春芽自1978年以来的多个系列代表作:重庆系列(《重庆》、《码头》)、藏族题材系列(《剪羊毛》、《十二月》、《若尔盖草原》)、山石系列(《红石》、《山石图-红石》、《石头与杂草》、《石头系列》)、太湖石系列(《太湖石》)、桃花系列(《桃花》、《大乔小乔》、《春桃》)等等。
观者将直观地体会到艺术家四十余年的不断探索与尝试,在回望其创作历程的同时,分享其创作的激情与喜悦。
▲正在展出的艺术家周春芽个展《东南形胜》,阅读区内的桌上放着周春芽的作品画册,供观展的人阅读,以便更深入的了解艺术家。
多年来,周春芽一直致力于传统绘画的研究和转化,而近年对“元四家”之一王蒙的作品尤其充满热情。“我很崇敬王蒙,他是元四家里最有表现力的艺术家。他的三幅画作都是有真实地点的,我并不是要复制王蒙的画作,而是想找他曾经画过的地方,加上我自己的艺术语言,跟他对话。”周春芽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说到。
▲前来观展的人在看展览前言。
本次展出的三组新作,《太白山图》(四联画)、《具区林屋图》(组画))、《丹山瀛海图》(组画),便是留意于王蒙的语言研究,带有强烈的实验性质的作品。这三组作品皆以王蒙原作的衍生地点的实景为造境蓝本,在语言上与王蒙形成微妙的互文关系。在《具区林屋图》(组画)中,周春芽借用了王蒙《具区林屋图》拍塞满密的经典范式,强化了形感和结构秩序。他颠覆了文人内向、矜持的语感,笔触显得率真、任性甚至顽皮。
▲展览一开始是作者生平介绍。
【《太白山图》四联画】
《太白山图》是艺术家目前为止最大尺幅作品,也是他关于自我身世的自传性质的作品,更是他关于自身文脉和艺术旨趣的巧妙托喻。
这组四联画是独立完整的叙事情节,以古代卷轴从右至左的阅读方式,分别记录了他祖母和母亲的少年时代,从宁波移居到了上海;然后母亲参军,身穿军人制服坐在画面中央,当时背景是周春芽母亲跟随西南服务团进入四川;接着是周春芽年少时的全家福,里面有其父母亲、姐姐和妹妹;最后一张是今年5月份,88岁母亲再回到宁波天童寺的画面。
▲【《太白山图》四联画】
▲此为作品《太白山图》的手稿图。
【《丹山瀛海图》(组画)】
▲此为作品《丹山瀛海图-石青》(左)、《丹山瀛海图-石绿》(右)
▲《丹山瀛海图》手稿
【藏族题材系列】
这个系列的油彩和素描作品是周春芽在80年代初的创作,灵感源于他大学期间在川藏区甘孜阿坝旅行时的所见所闻。《剪羊毛》创作于1981年,是艺术家藏区系列的重要作品。
周春芽是最早彻底放弃文学性主题的画家之一,在他四川美院的同学还专注描绘历史伤痛时,周春芽被藏区的粗狂斑斓吸引了注意力。记忆中从此深深刻下了草原上浓烈厚重的色彩,以及藏民淳朴的形象。
▲藏族题材系列《剪羊毛》
▲藏族题材系列《十二月》
▲展厅观影区放映的是周春芽讲述自己自己创作的纪录片,近40分钟。
【重庆系列(组画)】
▲重庆系列《重庆》(右)、《码头》(左)
【山石系列】
周春芽于1986年远赴德国继续学习。在欧洲的学习使他对世界范围的绘画形式和艺术语境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更清晰地反观当时的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以及自身的创作状态。“山石系列”是周春芽1989年从德国归国后的第一个重要的创作主题。
▲作品《“山石”系列之一》。
【太湖石系列】
从2000年左右开始,艺术家把目光聚焦到了“太湖石”。山石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经典题材,太湖石更是被文人青睐有加。龙美术馆馆长王薇女士对此谈到:1990年代初开始的“山石系列”中,《太湖石》是我十分欣赏的一件藏品,“山石”虽然是中国文人画传统题材,但这幅作品中的红泥犹如血液般,散发出人像一般的生命力。
▲作品《“太湖石”系列之一》。
【桃花系列】
▲作品《豫园一景》。
2015年,周春芽在《仿石涛画意》上提了一首诗:“三百年前石涛公,想见其人与我同。旧曲新翻唱杨柳,颠倒古今如梦中。”正是他的腾挪意识和鲜活的创造激情,让他在古人面前,触手成春,心神俱旺,而其任性、敏感、质朴的语感,让人艳羡,将古老的王蒙带到了一个“颠倒古今如梦中的青春世界。
最后,
周日那天是冬至日,
连下了几天雨的上海突然放晴,
滨江上空重见蓝天白云。
图片、视频:王梓含
*文字资料整理自龙美术馆《东南形胜》展览、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编辑:王柏玲
责任编辑:刘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