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晶卉
爆红的电视剧《欢乐颂》刷爆朋友圈,聊的主要是两个话题———社会阶层和颜值。在穿着打扮上,剧中五位女主角的衣服、鞋子、化妆品全部被网友“扒拉”干净,热搜架势绝不逊色于韩剧《太阳的后裔》和《来自星星的你》。
“颜值经济”是这几年才红起来的词儿。光谈“颜值经济”,很多人觉得肤浅,但日前在复旦大学举办的“美丽战争的东亚格局”高峰论坛上,高校学者、创投机构从学术角度聚焦美丽相关产业,认为“颜值经济”能为经济系统带来附加值,中国品牌有必要抓住这个商业机遇。
“口红效应”的另一种商业机遇
过 去很长一段时间,围绕“颜值经济”存在的产品,如化妆品、护肤品等一直被认为是与国民经济关联度很小的奢侈品。但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崛起,“颜值经济” 的影响正越来越明显地扩散开来———当年,一部热播剧《来自星星的你》,直接导致千颂伊同款口红全球断货,而它背后的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其市值从 2013年底的70亿美元,跃升至2014年底的240亿美元。
“口红效应”的另一种诠释给出了一道值得思考的命题:当“颜值经济”的周边产品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成为社会消费关注的行业,对于正处在提升经济系统附加值、期待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国来说,孕育着怎样的机遇?
磐 缔资本策略总监苑鲁宁认为,“颜值经济”接下来会有一波突飞猛进的发展。因为颜值的需求将会贯穿马斯洛的五大需求层级,随之诞生一些新的品类,新的商业模 式、新的公司,还有新的品牌。他说,市场上近年来流行的气垫霜、眼影膏、蜗牛霜等产品,都是根据消费者需求出现的产品,如今被证明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根据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我国化妆品行业规模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5亿元,发展到了2015年的2650亿元,每年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预计到2019年将达到4000多亿元的规模。
然 而,中国品牌并没有占领“颜值经济”的制高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主任金立印教授研究发现,中国是亚太地区甚至全世界化妆品需求量最大的市场, 却被国外品牌攻占了一大半,“韩国品牌最近五年在中国的市场规模增长了17倍,在中国市场占据的份额已超过20%。”
金立印在韩国工作了8年,对于韩
国“颜值经济”近几年的整体崛起有着颇多感触。他告诉记者,在韩国,约有30%的大学设有韩流文化研究生院,研究如何在全球推广韩国文化,比如哪些国家的人们正在关注韩国的影视和文化作品,以此帮助韩国企业和韩国品牌找到营销机会。
“韩 国‘颜值经济’的崛起,对中国品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和走出国门具有借鉴意义。”金立印认为,化妆品可以与娱乐文化、观光旅游、食品、服装等行业融合发展, 在这方面,韩国已经有了成功经验。据韩国产业协会的调查,截至去年底,通过融合带来的出口额已达27.53亿美元,“随着我国文娱产业的崛起,是否可以通 过植入国产品牌,带动
中国的‘颜值经济’产业,进而让这些品牌走出国门,提高品牌效应?”
“制高点行业”可借资本超车
值 得欣喜的是,国内资本市场已经开始重视“颜值经济”这块大蛋糕。今年4月初,上海家化原总经理王茁并没有按传言就任某跨国公司中国区CEO,而是与复星集 团CEO梁信军和植物医生护肤品牌创始人解勇一起出现在了耶路撒冷,共同将以色列国宝级护肤品“圣爱”(Ahava)收入囊中。
这意味着,中国品牌和资本正在联合“分食”海外品牌,用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中国的化妆品企业基本上都有比较好的现金流,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
需求并不强烈。”解勇认为,中国企业需借助一些资源提升品牌附加值,加快在一线市场的发展速度,并实现国际市场布局。
作 为投资人,翱天资本合伙人申楠认为,品牌在“颜值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韩国企业以家族企业为主,导致其资本市场极度不发达,这反而给了中国品牌超车的 机会。金立印认为,在影响消费潮流的制高点行业,如化妆品和服装等领域,中国消费文化中的崇洋心理依然是国产品牌推广的最大市场障碍之一,“这个问题的解 决并非那么容易,单点的学习容易,但超越整个价值链的协作系统需要更好的规划和更长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直接收购这个生态系统的某些技术和关键品牌,将 成为中国企业打开高端市场以及国际化布局的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