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秋生
我的祖父唐驼是近代知名书法大家,生于1871年,病逝于1938年。他的书法秀美遒劲、含蓄朴茂,时称“唐体”。唐驼与沈尹默、马公愚、天台山人并称题额写匾的“四大圣手”。清末曾由中国图书公司以照相制版方法,印刷出版过《武进唐驼习字帖》,该帖出版后,数月间风行全国,各地学校竞相订购,以作学生习字范本之用。1927年10月,中华书局又发行《唐驼习字帖》和《育和堂记》。1929年出版了《孝弟祠记》。在当时战祸不断,百业萧条的一年半中,竟再版重印了六次,由此可见唐驼书名之盛。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请他书写市招店名标牌(如“老介福”、“中华书局”、民国纸币上的“中央银行”等)或堂室挂联条幅,成了一时风尚。著名报人、文史学家郑逸梅先生曾评价唐驼说:“人们认为他写市招多,未免流入俗媚,不足重。我却带着他一联,和其他书法家的手迹,等量齐观。”(《郑逸梅选集·第二卷》)
我从小与祖父生活在一起。当时家境贫寒,生活艰难,祖父唯有以卖字谋生。每天黎明即起,勤奋写字,不论寒暑,从不间断。我的童年时代就与祖父的字、纸、笔、墨为伴,常常为祖父磨墨,也常常弄脏了他的纸和字,爷爷总是无奈地说一句:“小驹(沪语‘小鬼’之意)又弄龌龊了。”一天,我好奇地问爷爷:“你的名字为啥叫驼背的‘驼’?”他苦笑着道出了这“驼”字由来:原来因朝夕伏案,辛劳过度,他二十九岁时便曲偻凸背,疼痛不已。虽经治疗,但难以矫正,后右背隆起,不能复原。此后爷爷索性以“驼”为名。唐驼原谱名成烈,又名守衡,字鹤龄、子权、孜权;取书法艺名“唐驼”后,号曲人。
1901年,年方三十的唐驼应上海巨商叶澄衷开办的澄衷蒙学堂之聘,为该校缮写《字课图说》(即《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一套。此书专为学子训蒙而编,也就是启蒙读本。《字课图说》词正意明,图文并茂,一目了然,非常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学习。《字课图说》也是中国第一部代替“四书五经”的由学校编纂的语文课本,因而它的影响十分深远。胡适到上海造访澄衷蒙学堂时曾说:“中国自有学校以来,第一部教科书,就是《字课图说》,这一部读本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历史性的价值。”文学巨匠茅盾的故居陈列室里,也存放着一部《字课图说》,晚年茅盾回忆童年生活时,仍不忘《字课图说》给他带来的知识和欢乐。
提起叶澄衷,也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是浙江宁波人,初在黄浦江中以撑船为业。当时,有位洋人遗留一只皮箱在他船上,他便将船泊在江边,静坐船中,以俟其人来查询,将原物归还。该失主是洋行的巨商,重其廉信不苟,将他留在洋行谋职,不久还晋升其为华人经理,十余年间便成巨富。由于本身少受教育,便出资创办澄衷蒙学堂。
在叶澄衷的倡导和出资下,《字课图说》由刘树屏(字葆良)编纂,他是光绪十六年的进士,提倡实学,主张教育改革。刘树屏参照国外小学教科书,编成该书,资学堂训蒙之用。全书共四卷八册,四百零六页,三千余字。卷首有笔画检字和分类字说,正式课文均注音解释,并配有苏州画师吴子城精心绘制的图画,形象直观、生动。书中大小文字均由唐驼正楷书写,清晰优美,一笔不拘。与仿宋体相比,唐书更易为学童接受,也受到学校、家长及各界名流赞赏。该课本初版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因图文并茂,质量上乘,销路甚广。两年间,曾再版十次。由于出版赢利可观,文明书局、商务印书馆等大书局亦纷纷以丰厚酬劳聘唐驼缮写,以增强自己编印之教科书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此,唐驼书名不胫而走,享誉上海。
沉寂近百年后,随着我国文化热、汉字热的兴起,集文字、书法、图画三美于一体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又重新再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国内多家出版机构先后推出了各种版本,有的还作为庆祝中国孔子基金会成立三十周年的献礼图书,发行六千套,印完即毁版,以赋予其收藏价值。人们见字生情,常常怀念起这位已经作古近八十年的书法家。
祖父一生为事业奋斗,卓有建树。由此,也使我们孙辈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为人民做了有益工作的人,人民是永远记住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