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底,上海将通过新建或改造提升新增公园600座以上,使公园总数超过1000座,口袋公园是上海打造“公园城市”“千园之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袋公园以其小、多、匀的特点,见缝插绿,把城市中不起眼的“边角料”变成具有景观赏玩、游憩服务、文化展示等功能的公共生态空间,为市民营造了“家门口”的高品质绿色休憩空间。
根据《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十四五”期间,上海计划建设口袋公园(街心花园)300座。截至2022年底,上海共建设口袋公园(街心花园)390座,基本满足了居民对高品质绿化产品的需求。
从规划设计阶段,上海就已开始借助百姓的智慧。上海绿化部门出台的《上海市口袋公园建设技术导则》对口袋公园的规模、特色、景观、设施以及植物设计要求等内容做出了规定。同时,为了使口袋公园建设更加贴近市民需求,在公园规划设计阶段,征询周边居民需求成了必备环节。
如何利用已有城市空间,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绿色产品?推进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将原来封闭的社会单位的绿化打开,转变为市民走得进、看得到、摸得着的公共绿化空间,也成为上海推进口袋公园建设的重要做法。
上海绿化部门先后出台了《上海市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实施办法》《上海市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技术导则》等文件。截至2023年8月,上海共有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建设而成的口袋公园17座,总面积达到了58万平方米,成了公共绿化的有效补充。
建好的口袋公园如何管理,则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迫切问题。上海绿化部门出台了《上海市口袋公园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明确了口袋公园管理部门和职责,明确了养护标准和经费,同时提倡居民参与口袋公园管理,让大家意识到,“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周边居民和单位既是得益者,也是责任人。
今年4月,30位住在浦东新区的市民有了一个新身份——30座口袋公园的市民园长。胡志清是其中一员,他负责的是樱花路海桐路路口的古蜡梅园,一株古树编号为1535的素心蜡梅在园中已矗立百年。“街坊邻居都以古蜡梅为荣,叮嘱我要照顾好它。”胡志清说。
以古树为核心打造口袋公园,是上海古树保护理念的一种创新。如何在保护古树的同时,让古树周边的绿地造福周边居民,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
舞蹈降不下来的噪音、孩子脚下横冲直撞的滑板、无视告示牌踩踏草坪……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出现时,需要市民园长这样的“黏合剂”。胡志清坦言,如果是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上去教育,十有八九要被弹回来,市民园长虽然是平民版的园长,但能和其他游客说上话,甚至交上心。
年轻人对蜡梅不太了解,在胡志清等市民的建议下,浦东绿化管理部门在古蜡梅周边种植了大量“可亲近”的素心蜡梅、狗牙蜡梅、金钟蜡梅、小花蜡梅、磬口蜡梅,并挂上二维码,引导大家扫码阅读这些蜡梅的植物学和相关文化知识。
口袋公园作为上海城乡公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期。作为新生事物,其建设、管养等环节仍有待完善。针对这些问题,上海绿化部门表示,将加强口袋公园建设源头把控,通过进一步合理空间布局、提升实用性,进一步聚焦景观和功能、提升市民幸福感,加强多方联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让口袋公园更好地发挥作用。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唐玮婕
转载:浦东发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