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这是继2021年2月国务院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之后,支持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又一重磅政策。该政策措施着眼于进一步强化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功能、进一步深化“一核”与“两带”的双向赋能与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对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引领作用,重点突出、措施务实、政策精准,是《总体方案》的接力版、强化版、升级版。
“极中极”功能定位将进一步提升
《总体方案》发布以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核心承载区,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全面提速,显示度、引领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今年上半年,商务区税收收入增长80.5%,进出口商品总额增长24.5%,正成为长三角区域高速发展的新标杆和双向开放的新地标。
为进一步放大“极中极”的“彩虹桥”效应,《若干政策措施》紧扣“功能复合型”这个关键词,支持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高水平发展“四高经济”,即大力发展高能级总部经济、高流量贸易经济、高端化服务经济、高层次会展经济,加快打造功能复合型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
在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方面,《若干政策措施》对此专门作出部署,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率先对标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规则,更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引进贸易促进机构方面,《若干政策措施》从大虹桥的实际出发,提出加快培育发展数字内容分发和知识产权交易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充分体现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的部署要求。
在支持医疗机构方面,《若干政策措施》对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率先落地配置甲类大型医用设备、申请临时进口临床急需的少量药品提出了支持政策,同时支持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区域内探索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制度,这是大虹桥区域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重大机遇。
为长三角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
《总体方案》对“大商务”“大会展”“大交通”作了深入规划,而《若干政策措施》深化了“大科创”培育举措,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四梁八柱”更加清晰。
《若干政策措施》聚焦毗邻区、产业链、创新圈、交通网等,强化“一核两带”优势对接。如:明确提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牌照和测试结果互认互通,支持在虹桥-昆山-相城、嘉昆太协同创新圈等构建道路测试区,特别是允许率先开放跨省市道路测试,将有力推动该领域的科技和产业创新。
在综合保税区方面,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重要的国家级开放平台,也是各地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中之重。《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支持上海申请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设立综保区,支持嘉兴综保区在符合条件时申请扩区并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支持区域内综保区联动发展。在高新技术企业互认、职业资格认定等方面,也提出相关政策,将有利于促进区域内企业、人才自由流动、资源优化布局。
人流、物流、资金流、数据流是促进长三角一体化的血脉。《若干政策措施》从城际空中快线、中远程国际航线、公务机运营,到跨区域轨交建设、高速公路断点堵点畅通,再到开通合肥“中欧班列”、建设太仓港远洋集装箱中转通道等,对长三角综合交通枢纽构建作出系统安排。
同时,《若干政策措施》将进一步支持各地联动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政策共通、平台共建。从资金流和数据流看,《若干政策措施》将自贸试验区已试点成熟的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境外成员企业本外币境外集中收付等政策复制推广到大虹桥,支持上海、苏州联动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支持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优化芜湖数据中心集群等算力布局,扩容升级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服贸通”数据专线,先行先试探索完善数据基础制度,这些都将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
作者:张湧(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
摄影:张伊辰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