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横通道西段通车,为长宁、普陀、静安等区居民带来了出行便利,自此,东段的建设进度也持续受到市民关注。
昨天(7月26日),北横通道新建工程有了新进展。位于周家嘴路上的Ⅵ标、Ⅷ标项目,开启黄兴路工作井、杨树浦港工作井主体结构最后一块顶板浇筑,浇筑完成后,将为工程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中板台车”首创技术,跑出工程“加速度”
北横通道西起北虹路,东至内江路,全长19.1km,是上海中心城区骨干路网的重要组成。通车后,它将服务于北部重点地区的中长距离到发交通,助力构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城际交通网。
北横通道新建工程Ⅵ标由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隧道股份市政集团承建,Ⅷ标项目由隧道股份市政集团和上海隧道联合承建,均位于杨浦区周家嘴路,涵盖杨树浦港井、盾构隧道、黄兴路匝道等土建工程以及道路、地道、排水等方面的施工。
杨树浦港井位于杨树浦港桥以东约65m,地下管网复杂,作业空间狭小,但建设进度并未放缓脚步。自2020年开工以来,实现92天完成40幅70m深地下连续墙,87天完成60000m3基坑土方开挖,201天完成第一阶段结构回筑……“中国速度”的背后,不仅有项目管理方抢抓时机、科学规划、倒排工期的努力,也有技术加持。
在盾构接收完成后,隧道股份统一部署,整合集团和项目部资源,特制了中板台车修筑运输通道顶板(地下三层板),同步确保盾构推进材料正常运输,实现了第二区间盾构掘进与工作井第二阶段结构回筑同步交叉施工。
此外,项目团队合理筹划地下二层板施工,仅封闭运输通道3天,第二区间盾构推进材料得以顺利转场,由黄兴路井垂直运输转换为下匝道水平运输,为黄兴路井结构回筑创造有利条件,提升整体效率。
在质量保障方面,黄兴路工作井和杨树浦港工作井二次结构,各施工五层板,分别为地下四层板、地下三层板、地下二层板、地下一层板,以及顶板。为确保深基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项目管理方采用盘扣式模板支架体系,每层板下都有相应的中隔墙以及楼梯间,中隔墙采用大钢模加三脚架的模板体系,保证墙体整体质量以及线性的美观。匝道及隧道内侧墙采用大钢模施工工艺,一次浇筑成型,达到免装饰效果。
多项“黑科技”赋能,织密工程“安全网”
项目工程的安全,同样需要智慧护航。在工程建设中,项目管理方采用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借助实现现场安全、质量、进度、人员、设备、技术管理、文明施工等关键数据和闭环处置流程的信息化管理。通过视频监控,可进行28个清单要素的识别、提醒、纠正,完成从发现现场违章、安全隐患问题到整改完成的闭环管理。
BIM“黑科技”,同样助力工程建设。开工前,项目部对工程主体结构进行了BIM模型的创建,提早发现设计上存在的瑕疵,提前规划施工流程及现场平面布置。
为筑牢工程“安全网”,现场应用自发光产品,在人车路线引导标识、基坑周围警示、楼梯指引、警示标牌等多处均采用了自发光材料,以确保施工安全;定向声产品,助力实现远程控制语音,一旦有安全隐患,即可对目标风险予以即时提醒与指挥,降低风险演化成事故的概率;进行用电智能监测,更全面、精准地监控电气电路运行的各指标数据,在电气线路发生异常时,第一时间自动预警,控制情况恶化,预防火灾发生。
此外,高温酷暑、台风、暴雨、寒潮等气候问题也是不稳定因素。为了保障基坑开挖、结构回筑过程顺利,在恶劣天气下,项目部成立应急小组,极端天气时全员戒备,分工明确,确保各种应急物资准备到位;对施工场内基坑围护、支撑、设备各项监测数据密切跟踪分析;对场外进行24小时道路巡视,对施工养护范围内的道路坑塘、积水进行抢修、抽排,保障行人行车安全。
提升城区便利度,彰显杨浦创新环境吸引力
据了解,主体结构完成后,北横通道东段建设重点将从地下转到地上。“后续工作,都是围绕着通车节点去完成,包括地面道路、排水工程等工作。”北横通道新建工程训标项目总工陈斌表示。
明年上半年,北横通道东段有望建成,从而实现19.1公里全线通车。届时,市民从杨浦开车到虹桥机场,在不堵车的情况下只需30分钟,相比走内环节约了大量时间。与周家嘴路隧道连接后,更将成为虹桥枢纽到浦东新区的快速新通道。
北横通道新建工程部分位于杨浦,其开挖、施工也得到了杨浦全区上下的支持。今年,杨浦着力推进创新发展再出发,进一步激活创新“第一动力”,抓牢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实现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将全过程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力、全方位提升创新产业竞争力、全要素激发创新生态生长力、全领域彰显创新环境吸引力。
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离不了滋养的热土。北横通道通车后,相信将为杨浦企业和市民提供更便利的出行条件,打造优质“硬环境”,让各类创新要素在这里有机融合、充分迸发,助力杨浦成为近悦远来的开放友好创新城区。
作者:上海杨浦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祝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