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0日是第十八个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记者今天从上海市房屋管理局获悉,立足城市品质提升,着眼群众期盼,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强化政策供给,注重优秀历史建筑精细化管理和活化利用。推动黄浦区南昌路、虹口区山阴路、徐汇区市音乐学院、杨浦区杨树浦路670号水厂等区域整体修缮项目,结合功能更新、活化利用重现历史风貌。
优秀历史建筑是留住记忆,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也是文脉传承、城市内涵的重要组成。上海制定了加强历史风貌保护、促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一系列政策,提出了“坚持留改拆并举,深化城市有机更新”的总体工作要求。尤其是2021年以来,上海持续完善本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全流程、全覆盖、精细化管理体系,扎实推进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等工作。
在政策上,上海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建筑保留保护管理的通知》,明确本市涉及保留保护建设项目的管理要求,严格规划、拆除、建设管理,严格控制拆除历史建筑,进一步完善历史建筑保留保护管理体系;编制出台《优秀历史建筑外墙修缮技术标准》、《优秀历史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标准》,计划修订《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新编《优秀历史建筑数字化测绘建档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涵盖优秀历史建筑评估认定、勘察鉴定、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全过程标准体系;继续对于历年公布的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技术规定文件中出现的保护要求不完整、少量信息错误、保护本体及两线划示需调整等情况进行补充完善、调整修订。
在修缮力度上,一是积极推动成片风貌保护项目。积极推动普陀区曹杨一村整体修缮、徐汇区衡复风貌区优秀历史建筑修缮、静安区直管公房全项目修缮、长宁区愚园路风貌区老洋房厨卫改造等项目,在保留风貌的基础上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二是提升保护修缮技术水平。通过加强传统工艺工法的研究挖掘,严格技术管理,充分发挥淮海大楼、河滨大楼、市文联大楼、复旦大学玖园、市东中学教学楼等一批优秀历史建筑的修缮示范效应,推动优秀历史建筑修缮保护水平的提升。
同时,开展调查评估,建立保护储备。比如,建立优秀历史建筑调查评估制度,对照“一幢一册”基础信息,定期对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利用和保护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轮修、督修和通报制度,并鼓励通过设施完善、功能调整、环境优化等方式进行活化利用,推进落实保护责任,提升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水平。
面向未来,市房管局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强化科技赋能,推动数字转型。比如,在外滩第二立面实景三维测绘成果基础上,继续推进本市优秀历史建筑实景三维测绘工作,并探索通过优秀历史建筑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将数字化测绘成果、智能化监测设备应用、年度调查评估结果分析等集成,逐步形成审批要点、数字化资料服务,辅助联审平台的方案审批工作,推进优秀历史建筑全生命周期保护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持续保护修缮,提升区域风貌。一是以调查评估结论为基础,形成修缮建议清单(对确需进行保护修缮的优秀历史建筑,督促指导所有人、使用人及时对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对属于直管公房、代管产的居住类优秀历史建筑,按有关要求纳入年度旧住房更新改造计划),逐步建立轮修、督修和通报制度,推进落实保护责任,提升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水平。二是推动如黄浦区南昌路、虹口区山阴路、徐汇区市音乐学院、杨浦区杨树浦路670号水厂等区域整体修缮项目,结合功能更新、活化利用重现历史风貌。
作者:史博臻
编辑:薄小波
责任编辑:徐晶卉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