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实践形式吸引群众参与其中,产生思想共鸣,形成价值认同,从接受到享受,内化为行动自觉,外显成文明实践。”昨天(29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精神座谈会。
近年来,上海逐步完善市、区、街镇、居(村)委、小(社)区“三级管理、五级队伍”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打造了“随手拍、随手改”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行动、垃圾分类宣讲团等一批品牌活动项目。数据透视成效:全市居住区和单位分类达标率达95%;去年全市可回收物分出量增长1.7倍,有害垃圾分出量增长13.6倍,湿垃圾分出量增长67%,干垃圾清运量减少23%,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2%。
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按照中央和市委部署要求,总结工作、交流经验、部署任务,不断推动垃圾分类从“新时尚”成为“好习惯”,让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的正能量成为涌动申城的大流量,更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分类习惯普遍养成,源头分类实效趋于稳定,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建成。”市绿化市容局二级巡视员缪钧这样介绍。
基于此,要巩固优势,进一步以志愿服务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全市71万余名垃圾分类志愿者,好比一朵朵蒲公英,遍布社区、学校、企业。”市文明办副主任郑英豪说,他们的身体力行、耐心讲解、有效示范,让垃圾分类意识在老百姓心中生根发芽。
他们不仅是宣传员,带动更多市民群众自觉养成分类投放和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也是智囊团,做好调查研究和民意收集,提出更多真知灼见,推动形成人人践行、全社会参与的生动局面。
譬如针对投放点配套设施设备不完备、误时投放点管理不善,居民“金点子”结出“金果子”,市绿化市容局及相关部门按照“一小区一方案”进行升级改造;增强智能化监管,通过“一网统管”智能监控,完善发现、响应、处置机制。
同时,上海将总结运用好垃圾分类实践中形成的成功经验、特色做法,聚焦“老小旧远”和“急难愁盼”,打造更多具有引领性的主题志愿服务项目,贯穿融入文明创建、市民生活的全过程各环节。
在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安丘居民区,社区志愿者打造出“小聚场工作法”——在党建引领下,分层分类开展宣传,凝聚各类社区达人、区域单位资源。
德者受尊,德者有得,上海正努力强化保障,完善激励嘉许等制度建设,进一步吸引凝聚更多市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激发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的内生动力,推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双提升”。
市文明办副主任郭俊介绍,市文明办已推选“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青年志愿者团队”“普陀环卫代表成慧”等一批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引导更多市民见贤思齐、自觉践行,让垃圾分类变成日用而不觉的“好习惯”。
作者:王宛艺
编辑:王嘉旖
责任编辑:单颖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