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上海将于今年启动首次大规模、系统性、全要素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评估,以实际行动落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通过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更高质量发展。
据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已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城市规划,努力提高城市蓝绿空间的面积、质量、连通性和可达性,以提高城市乡土物种多样性以及城市与周边地区的生态连通性,增强城市韧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一系列数据显示,近年来,上海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已有显著提升: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去年调查记录到10万只次以上的鸭科水鸟,小天鹅的数量也逐步回升到历史高位,接近3000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再次出现在长江口;以外环绿带为骨架的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已建成430余座城市公园,人均绿地面积超过8.5平方米,绿道总长度1537.78公里;貉、小灵猫等物种相继“返沪”、出现在中心城区;长宁区的乐颐生境花园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不仅如此,去年12月,上海还作为中国代表团中唯一的直辖市代表参加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向世界展示上海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成效。
生物多样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市生态环境局表示,接下来将统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协同治理,制定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推进重大生态修复项目;并建设常态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质量监督监测网络;此外,全市生物多样性体验中心试点建设已启动,上海植物园、环城生态公园带徐汇华泾段、长宁区新泾镇等3家被纳入首批试点建设单位。
记者还了解到,上海还、将于近期发布新一版生态保护红线,使全市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进一步得到更高质量的有效保护。
作者:张天弛
编辑:徐晶卉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