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吴江片区善湾村原野学社,首届“青年与乡村未来”对话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青年委员专题学术交流活动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青年英才在原野学社齐聚一堂,多位青年代表进行主题学术交流演讲,从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新农人农业实践、乡村文创和艺术赋能、乡土自然教育等方面分享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实践的经验和见解。
据悉,活动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和建设分会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规划学会国土与乡村规划专业委员会、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和苏州吴江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对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
现场进行演讲的青年代表背景多元:来自苏州吴江区本地的村支书金香和来自苏州相城区的“草莓硕士”林亚萍分享了青年新农人关注农业增产、带领农民增收的奋斗历程;来自同济大学的彭婧和湖南大学尹怡诚两位青年老师从高校实践出发,分享了在云南多个村庄唤醒乡愁文脉、在湘西十八洞村驻村“陪伴式”规划的故事;三位青年设计师温婷、沈洁和胡敏君则从“跨界”、“破圈”的角度,以乡村文化艺术和乡土自然教育作为切入点,生动阐述了他们在浙江、江苏等多个村落的乡村振兴经验。
活动中,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周岚博士表示,党的二十大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而青年的积极参与对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实施至关重要。此次借专题学术交流的平台,年轻的规划师和相关行业的年轻人走进吴江、走进乡村,具有重大意义。
随后,在可以感受麦田菜地的学社剧场内,来自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一场开放、创新和务实的圆桌讨论。重点围绕如何构建以青年人为核心的乡村全产业链平台、如何打造新的乡村业态场景、如何激发青年人在乡村创新的动力以及如何整合高校校内教育体系与校外乡村实践需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活动主持人南京大学罗震东教授指出,围绕乡村振兴的话题,特别是年轻人,应该构建一个更加综合的平台,丰富学院派的力量;中国美术学院俞坚教授从浙江未来社区的实践经验出发,号召青年学院派在乡村创业应组建联盟,构建业态更丰富多元的乡村综合体;来自同济大学的李京生教授提出,规划师要关注农业和社会学、关心农民的生产生活,并号召学习国外,将类似乡村空间发展为青年参与乡村实践研讨的永久开放平台。
活动发起人之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尚武教授提出,规划学科的实践性非常重要,也是学科生命力的来源。青年和乡村的未来一定要靠发展路径的创新,而青年最大的优势在创新,因此也是推动未来乡村发展的关键所在。希望未来依托学会、高校和各界的力量,搭建一个青年对话的平台,一方面给高校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启发。另一方面也希望平台能够面向社会,将规划学科与其他学科和团队的资源链接起来,最终构建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的良性循环。
活动最后,张尚武教授宣读了《行动起来,建功乡村——青年规划师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行动倡议。
作者:张天弛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