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的上海,在一个美好的春夏里,浦东碧云美术馆邀请24位中外艺术家和植物诗人,以“植物力量:一线古老的生机”为主题集体构建一次和植物有关的艺术创作。
这一名为“植物力量:一线古老的生机”的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教师和艺术学博士张婷担任策展人,将从今天起一直持续至7月16日。
众所周知,达尔文用了一棵假想的“树”来向全世界阐释和推演物种的起源、进化历史和系统发育的关系。如今,无论是人体的血管分布,家族的谱系溯源,数据库系统的“树形网络”,工作单位的部门架构,体育活动的赛程流程,还是电脑文件的序列排布,这种得益于模拟由植物根系释放出的能量类比和递归结构,在人类生活中随处可见。
我们普遍认为,人类的身体和地球的健康充分依赖于植物。尽管正在不断地遭受着威胁,植物还是贡献了人类80%的食物和98%的氧气。
在西班牙学者迈克尔·马尔德试图用“后形而上学”去重建植物生命意识时,他所关注的是植物独特的时间性、自由力和智性。在他的表述中,“植物思维”是适合于植物的思维模式,就像将人类的思维本源带回自然,并使其适合于整体生态的过程。
在此次特别为展览写作的澳大利亚植物诗人约翰·查尔斯·瑞恩眼中,随着科学越来越多地向人类展示,植物在行为、交流、学习、记忆、同理心和亲缘识别方面有着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植物的生态里也有一种共同智能的存在。
此次碧云美术馆希望借助一个从集体创作视角而出发的展览现场,鼓励更多人走向自然,去回应“植物健康”这个值得不断反刍的议题,去重新唤起自己和自然的情感联结。
此外,展览还联合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技术与造物研究所的物质催化与繁衍工作室三年级师生,以“植物”作为路径和方法,共同搭建一期项目制课程《植物的演化造物与意义设计--美术馆的未来体验》,形成“馆校合作”机制下的“展览+课程”和“创作+教学”模式,并将在展期当中完成课程展示,形成本展览的二次内容发布。
作者:唐玮婕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