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大爆发发生在什么时候?疫苗常见的剂型有几种?你的接种证为什么和爸爸妈妈的不一样?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普陀区公共卫生科普中心里找到答案。今年,普陀区全新打造的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宝藏”公共卫生科普中心已完成布展。跟着记者一起提前探营吧。
走进位于普陀区疾控中心一楼的公共卫生科普中心,6米多高的展示墙迎面而立,让人眼前一亮。“公元6世纪中叶,鼠疫大流行”……展示墙自上而下依次记录着由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精细整理的公共卫生界的大事记。“从早期的鼠疫流行到近期的新冠感染,不仅有传染病,还有慢性病研究、上海控烟的立法等等,都可以在大事记上找到。”普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陈蕾介绍,展示墙犹如迎风张扬的巨大船帆,而大厅整体以波浪、船舶为设计元素,寓意着生命之舟乘风破浪,航向健康彼岸。
走进形似放大镜的入口,陈蕾带着记者一起“洞悉疫病寻求真相”。展区分为疫苗,传染病、病媒生物三大板块,图文并茂地让参观者直观了解到相关知识。展区里还有接种证、手作疫情数据表等精心布置的实物展示。
“这个是我们向员工征集的几代人的《接种证》,前两本是80年代的、这本是00年代的,这个是现在宝宝出生用的。”陈蕾介绍了这些接种证代表的年代。而这张年代感十足的手作传染病数据报表,也见证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结合这次疾控中心大修,我们找到很多老物件,这是我们五六十年代传染病登记的材料,每一个数字都是当时的老师用印章一个一个敲上去的。现在没有这么麻烦了,都实现了网络直报。”
疫苗剂型展示区,展示着糖丸、肌肉注射剂型以及最新的吸入式疫苗实物。口罩展区不仅有实物,参观者还能戴上MR眼镜全方位了解不同口罩防御病毒的效果。
与图文并茂的展示不同,走进“丛林”展区,不仅可以看到老鼠藏于地下,猫头鹰栖在树梢,螳螂躲入草丛,还可猜一猜盲盒。比如“这个芝麻不能吃”,打的就是一种小虫。它喜欢藏于宠物毛发里,吸血前只有芝麻大小,吸血后可以膨胀到黄豆大小,你猜出来是什么了吗?可以到这里来找找答案。
在以青少年健康为主题的展区,记者体验了“吃”与“动”的微妙“互动”。“我今天吃了一碗面和一个白煮蛋,有400多大卡,要骑106分钟的单车才能消耗掉,想知道这是怎么算出来的吗?”记者骑着单车感受着“艰难”地热量消耗。
展示区的另一侧有一整面墙,墙上有各种食物模型,每个模型都有一个二维码,只要通过卡路里计算系统,扫码就能计算出热量。“除了食物本身,如果浓油赤酱类的食物,还要算上调味品和油的热量。”陈蕾说。你知道人一天需要消耗多少热量吗?不妨来这里算一算吧。
在环境展区里,参观者可以近距离了解雾霾、辐射、噪声、高温、饮用水、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迈入中老年相关疾病展区,对预防慢性病进行了科普宣传。参观的最后,还有七步洗手法的“随堂考试”。
沉浸式的科普体验,让记者受益匪浅,也为市民了解走进公共卫生和疾控工作搭建了平台。“疾控中心在科普和健康教育方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整合专业靠谱的公共卫生相关知识的同时,我们力求生动、有趣的体验感。”普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总支书记陈旭昇推荐道,普陀区公共卫生科普中心非常适合亲子一起游览,这里适合全年龄段人群参观,一定会让大家来了还想再来。
据悉,普陀区公共卫生科普中心已完成布展工作,预计将于3月对外开放。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关注“普陀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的相关信息,届时需要预约前往。
作者:张晓鸣 易雯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