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的是一份新的《新青年》,进行一场彻底的革命,把思想觉悟和行动觉悟结合起来。”107年前的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决心从改造青年思想入手,改造中国社会,由此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今天(15日),中共一大纪念馆全新情景党课《又见新青年》开讲。
情景党课将时光回拨至1920年末,胡适写信给陈独秀,主张公开“声明不谈政治”。这些意见受到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的反对,未能付诸实践。实际上从第8卷第1号(1920年9月1日)起,《新青年》已经成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公开出版的机关刊物,自该年下半年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多达130余篇。《新青年》成为中共上海发起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阵地。
现在,党课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基本陈列第三部分“早期组织 星火初燃”演绎。党课“教室”正是展项之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的原景复刻。观众跟随演员移步换景,身临其境地了解展项背后的党史故事。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以《新青年》发刊词《敬告青年》的宣示为标志,首先明确提出了 “新青年” 的历史责任和使命:“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新青年》对当时青年思想认识的启蒙和影响是巨大的。”主创人员之一、中共一大纪念馆宣传教育部开放主管何博恒介绍,为了更好还原呈现历史,整幕剧数十次易其稿,从而体现出青年知识分子的活跃与力量,他们在追求个性自由的同时,开始展示出青年的蓬勃力量,也为此后中国青年运动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共产党、中国共青团的应运而生创造了条件。作为一名90后,他也在不断尝试更鲜活、生动的语言台词,把党课讲“活”。
陈独秀的饰演者张煜萌,同样是一位90后讲解员。他已经经历了数次参演情景党课。“为了琢磨透演绎的历史人物,我一次次查阅资料、了解展品,也在‘做功课’的过程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在现场参观者的掌声中,他也感受到“我所饰演人物的形象和故事已经渐渐走出纪念馆、走出文字、走出影视资料,走进了观众的心中。”
眼下情景党课已经成为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常规节目,去年6月以来共计出品6部情景党课,第7部预计将于年底推出。
作者:王宛艺
编辑:张晓鸣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