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上海“全球动力之城”建设推进启动仪式在临港新片区举行,以“引擎新动力”塑造“经济新引擎”为主题,加快推动构建航空、航天、汽车、海洋、能源“空天陆海能”动力产业集群,力争成为动力产业协同发展的引领者、大国重器动力创新升级的策源地、代表中国参与国际动力竞争的主力军。
打响上海“动力之城”、临港“动力之源”特色品牌
围绕发展高端动力装备产业,上海在今年6月发布《聚焦临港核心区打造上海“全球动力之城”实施方案》,明确以临港为核心区,聚焦航空、航天、汽车、海洋、能源等五大动力产业体系,到2025年,初步构建起体现“全球动力之城”品牌影响力的产业规模和产业体系;到2035年,全面建设成为彰显科技硬实力和人文软实力的全球动力之城。
临港新片区是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主阵地,也是建设全球动力之城的核心区。航发商发、中船动力、上海汽车、上海电气、中国重燃等龙头企业和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奠定坚实基础、形成龙头优势。
为进一步厚植高端动力发展沃土,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现场发布《临港新片区加速打造“空天陆海能”高端动力装备产业行动方案(2022-2025)》。
《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将建设3-5家高水平国家级和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家以上龙头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10家以上产业创新平台、5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诞生3-4家百亿级企业、形成5-8个细分领域产业集群;培育5家以上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50家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打造50家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接下来,临港新片区将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打造重点产业集群,加快产业数字化赋能升级,强化服务制造融合,促进园区产业更新发展等5方面着手,配套一系列保障措施,以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的“引擎经济”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打响高端动力装备上海“动力之城”、临港“动力之源”特色品牌。
“链长”带动,打造面向全球动力产业强磁场
上海将充分发挥动力领军企业“链长”带动作用,聚焦临港核心区、延伸长三角、辐射全国,精准引育一批动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发展高端动力关键零部件及成套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维修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打造面向全球的动力产业强磁场。
当天,海洋动力领域首个国家级计量测试中心——国家海洋动力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揭牌。中心由中船集团承建,通过开展全方位计量测试保证海洋动力装备的高可靠和高安全运行,进一步构建满足高水平科技创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先进测量体系。
“与欧美老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洋动力体系竞争力不足,需要从基础的技术研发、计量标准开始做起,加快将技术、标准、规范辐射到海洋动力全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形成产业创新发展生态,这也是实现船舶核心装备自主可控的基础保障。”中船动力总经理邵煜说。
以船舶“心脏” 船用发动机为例,船用发动机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短板,中船动力集团正在加速自主研发大功率低速机、超大型船舶低速机以及船舶用大功率全智能型低速机等产品。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正是面向这类重大技术需求,解决海洋动力装备产品全溯源链在研发、制造、试验和服务全寿命周期中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难题,最终促进海洋动力装备产业的整体转型升级。
现场,上海市级特色产业园区“动力之源”揭牌。动力之源位于临港新片区重装备产业区,是全国首个承载“空天陆海能”五大动力领域产业链集聚发展的特色产业园区,正在大力吸引国际高端人才、技术、资本,打造高端动力创新的策源地和动力全产业链发展的示范区,成为上海建设全球动力之城的最前沿战场。临港产业区公司总经理王麟介绍,园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现已汇聚上海电气、上海汽车、中船三井、外高桥海工以及大飞机发动机总装试车基地等国之重器。“规划到2025年,动力之源将新增投资300亿元,带动新片区千亿级动力产业集群集聚,助推‘海陆空天能’全产业链优化完善。”
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牵引带动作用,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与中国航发商发、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汽集团、中船动力、中国重燃等五大领域动力领军企业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上述龙头企业也分别与相应领域企业签署培育合作协议,精准引育一批供应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强化动力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
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为,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出席。
作者:周渊
编辑:徐晶卉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