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促进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落地超2000家国内外生活服务业品牌首店,培育超5万家生活服务业数字化门店,形成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生活服务体系。
据了解,《若干措施》立足生活服务业的商业性和普惠性双重属性,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行业自律,按照拓展空间、丰富业态、提升品质、优化监管的思路,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角度,提出5个方面20条措施。
在拓展空间方面,北京将优化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布局,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纳入北京市商圈布局专项规划,明确便民商业设施配置内容、配置标准和相关要求。其中,已建居住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精准补建便民商业服务设施,新建居住区落实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10%的要求,优先发展“一站式”生活服务综合体。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也将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利用腾退空间和地下空间,并挖掘交通场站、公园、园区等空间资源,布设便民服务设施。
在丰富业态方面,北京将实施“X+早餐”计划,支持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区超市)等搭载早餐。推动200个以上菜市场转型升级,实现“颜值”“内涵”双提升,为邻里提供社交服务和互动空间。推进“一店多能”,简化经营范围增项手续,鼓励店铺搭载书报经营、针头线脑、打印复印、应急充电、代扣代缴、代收代发、休息如厕、小额存取等服务。各区建设集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区超市)、餐饮、养老康护、幼儿托管等于一体的生活服务综合体。允许有条件的社区有序开展旧货交易活动,便利居民家庭闲置物品交换、流通,促进绿色、低碳消费。
▲2021年7月,北京地铁6号线青年路站的DELIGOGO便利店开业
在提升品质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开展生活服务业数字化升级行动,“一业一策”推进蔬菜零售、便利店、餐饮、家政、美容美发等行业数字化升级。同时,培育生活服务业品牌,完善养老、健康、体育、家政、文化、旅游等领域服务标准体系和行业规范,树立一批示范性品牌企业。通过平台孵化、资本孵化等形式,助力优质生活服务类特色小店发展,培育壮大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北京生活服务业品牌,满足居民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
在优化监管方面,相关部门便利注册登记,为不同情况空间资源灵活出具产权证明意见。同时,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实现“一件事”集成服务,逐步实现“全程网办、全城通办”。深化“一业一证”“一照多址、一证多址”改革,降低行业准入成本,简化品牌连锁企业分支机构登记手续。
强化保障方面,《若干措施》鼓励平台、连锁企业与劳务大省共建用工基地,培训合格来京上岗。允许符合条件的在岗职工以工学交替等方式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加强生活服务业专业人才培养。此外,加大租赁型集体宿舍供给力度,做好职业技能、工作年限与技能人才支持政策和积分落户政策的衔接。北京还将加大金融支持,用足中小微企业首贷贴息、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降低融资成本,加大对生活服务业总部企业和平台企业上市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上市补贴。
近年来,北京不断织密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网络,据统计,截至2021年年底,北京市共有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区超市)、早餐、家政、美容美发、末端配送(快递柜)、洗染和便民维修等8类便民商业网点超9万个,已实现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社区全覆盖。此外,已累计培育1万余家生活服务业标准化门店、12条示范街区、20条“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东城区、石景山区入选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此外,还发布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动态地图,开展餐饮业数字化升级。地铁便利店、蔬菜直通车等便民服务模式也日趋多元。
来源:综合自人民网、京报网
图片:王贵彬摄
编辑:李扬
责任编辑:陆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