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国的传统历法,5月5日为立夏。还有10天,人们即将告别春天。
2022年,上海是一个特别的春天,因为那些生活在上海的人们,那些奔赴上海的人们。
医生大白日夜轮转、货车司机奔波往复、小区楼长精密运筹、邻里之间友情投喂……正是这些普通人,用努力生活的片段,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春天,彼此带来安慰。
自3月起,复星一家共舆而驰,留下无数动人的细节。“这个春天,有什么瞬间让你永远难忘?”面对这个问题,他们征集到了超过150条留言,有些异常珍贵。
1、曲丹@普通上班族
儿子把小恐龙按间距排成一列,“妈妈你看,他们在做核酸”。
2、莫拯@门店经理
帮助楼栋统计完抗原结果,群内发布消息——“本栋全员阴性”。
3、李益博@豫园商城员工
3月末经过城隍庙门前,一个老太太隔着铁马,对着紧闭的大门,拜了又拜。几个保安站在一起,突然看到我从电梯里出来,表情仿佛在说,这怎么还有个人?
4、杨轶文@社区志愿者
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护面屏出门做志愿者,儿子在后面稚声稚气地喊,“妈妈是宇航员医生。宇航员医生打败病毒”。
5、冯玉麒@绿波廊点心师
给南塘浜街道送物资,发现志愿者里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安徽、河南、江苏等各个外省市的普通打工人。
6、陈文卿@社区“团长”
有一段时间缺葱,给邻居们解决了葱的供应。邻居们用瓶子、用花盆、泡沫箱把葱一段段种起来,割一点吃一点,吃一点割一点,实现了有机循坏。
7、张旗@社区志愿者
带着业委会的小伙伴为小区画全员核酸路线图,边画边调整,遇到封控楼再改方案,前后历经三次,最终形成了一条由26个单向箭头组成了最佳动线。
8、赵刚@杭州志愿者
4月3日,一整天帮上海的同事采购生活用品和婴儿奶粉。工作结束后用仅剩的1%电量给家里报平安,到家已是12点。次日早上6点,我太太羊水破了。下午14:24分,女儿顺利出生。
9、陶陶@司机
给复旦老教授送物资,小区门口有围栏,我踩着栏杆把袋子递过去,另一头,他爬上水泥台,扶着栏杆才抓住了东西。
10、孙沛鋆@上海星晨儿童医院医生
拿棉签的那只胳膊僵了,就想站起来活动,才发现头顶在漏水。原来因为雨势太大,临时采样顶棚的雨水流到了大家的防护服和凳子上,坐着的凳子全被打湿了。当时感觉自己已经和现场环境融为一体,竟一点也没有发觉。
11、韩刚@上海星晨儿童医院药剂师
跑了4个社区进行核酸筛查,收工后,手机没电付不了车费,司机直接载我回家。
12、贺强@杭州志愿者
在浙江萧山医院药房,为一位上海的尿毒症患者找到了更昔洛韦分散片。
13、王维@BFC外滩金融中心员工
尝试了109小时不间断大直播,陪伴大家云购物、云点歌、云发呆,一起看日出,等日落,听悲伤又不那么悲伤的音乐。最后一天特意敲钵祈福,敲了36下,代表疫情的第36天。
14、李原@普通上班族
上海下大雨那天早晨,摁掉了3次“171”打头的来电。第四次接起后,一个急匆匆的声音说,“我是送货的,你们公司发了物资,放在小区门口了”。10秒后,再次接起电话,“一共有三样东西,记得早点拿”。
15、赵乐@金融从业人员
在公司值班两周后,学会了用养生壶煮南瓜。
16、冯一侃@小区志愿者
4月12日,我在小区的社群里发起了夸夸团活动。2个小时内,群内除了互相赞扬,停止一切信息。从来不表达的人,写下大段内心独白,一位自称社恐的年轻人说,“我一直很想抱抱楼下的宝宝,就是不好意思”。
17、薛佳玥@普通上班族
关了6天后下楼做核酸,看到一个“大白”的背后写了一首诗:“晚霞尤其温柔,人间皆是浪漫,要陪在值得的人身边,一年又一年”。突然很想吃火锅。
18、文诗镇@海南省临高县乡村医生驻点队员
出差到上海,本来是去仓库帮忙,后来却被隔离在十平米的酒店房间内。忍不住要奔跑,一天跑了7公里,微信步数定格在7081。
19、龚文立@上海活力城员工
封控十几天后,公司举办了一场线上K歌赛,听到《明天会更好》就破防了,“让我们的笑容,为明天献出虔诚的祈祷。”
20、许兴昱@HR
发起了191个“星暖”专项钉钉群。晚上9点,给每一条同学们的求助信息打上【闭环】标签。
21、翟国辰@社区志愿者
方舱回家的邻居受到全楼栋邻居的欢迎和祝福 。一楼大厅写有留言:“山海自有归期,万事终将如意”。
22、张坚@德兴菜馆昌里路店店长
4月14日,德兴菜馆昌里路恢复外卖,消息一发出去就定出去二十几套。套餐1半只酱鸭+5个肉包+5个馒头;套餐2糟香肉+烤麸+10只花卷或是豆沙包……附赠紧俏小葱一把。
来源:复星基金会
编辑:陈云峰
责任编辑:王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