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词作者唐恬的文章《用音乐温暖前行中的奋斗者》。《人世间》《如愿》《孤勇者》等歌曲的词作者唐恬罹患癌症多年,这让她格外珍惜平凡生活中的希望与美好。“歌里要有人”,于是她用歌词描绘普通人,用文字去温暖人。“有人开玩笑说,《孤勇者》已经成了‘儿歌’,我自己也没想到好多小朋友都会唱。但当孩子们认为歌曲描绘的是消防员、医生、缉毒警察、自己的妈妈、外卖小哥时,我们能看到孩子们喜欢这首歌,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一股奋斗、拼搏的力量。”
唐恬认为:“音乐作品要想有生命力,必须唱出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生活,如此才能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产生共鸣。”
《用音乐温暖前行中的奋斗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作为一名词作者,我对此深有感触。音乐作品要想有生命力,必须唱出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生活,如此才能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产生共鸣。
前不久,电视剧《人世间》以厚重温暖的艺术底色受到观众喜爱,其主题曲也成为热门单曲。这是一部以社会变革为背景的年代剧,也是一部当代百姓的生活史,丰富的内涵使主题曲可以从不同切口来书写。我与导演李路、歌手雷佳一致认为,歌词要从“人间烟火”出发。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中国人对家和家人都有着深厚情感,因此有了“祝你踏过千重浪,能留在爱人的身旁,在妈妈老去的时光,听她把儿时慢慢讲”。后来我看到很多观众在歌曲评论页面留言,他们讲起了自己父母乃至祖辈的感人故事,而这些故事也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成为后续创作的鲜活素材。创作只有从生活里来,从人民中来,才能走进生活,走向大众。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在我从事创作的17年时间里,也伴随着癌症病痛的折磨。因此,我格外珍惜平凡生活中的光与暖,希望与美好,于是把“歌里要有人”作为自己的创作理念。现在我写下的歌词,不再囿于一己悲欢,而是让歌词中的主角从“我”变成了“我们”。
因为经历,所以懂得。我尝试和听众对话,用歌词描绘普通人,用文字去温暖人。“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有人开玩笑说,我创作的这首《孤勇者》已经成了“儿歌”,我自己也没想到好多小朋友都会唱。武汉市一所小学围绕为什么喜欢这首歌做了一次书面征集,孩子们的回答让我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有同学认为歌曲描绘的是英勇无畏的消防员——“在烈火中与时间拼速度的人”;是与病魔搏斗的医生——“竭尽全力地保护我们”;是默默无闻的缉毒警察——“他们身处黑暗,却做着发光的事”;是自己的妈妈——“曾经忙得生病晕倒过,但依然站起来,迎接新的生活”;是每天辛勤奔波的外卖小哥——“在路上的他们并不起眼,但都是为了梦想和生活而奋斗的人”……从这些答案中,我们能看到孩子们喜欢这首歌,是因为他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一股奋斗、拼搏的力量。我想正是这样的原因,让这首歌被改编成航天科研人员、解放军指战员、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等多个版本。每一个扎实奋进、勇担责任、追逐梦想的人,也许不被大众知晓,但他们都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
流行音乐的主要听众是年轻人,如何让他们在歌曲里找到共鸣,是音乐人的努力方向。当电影《我和我的父辈》找到我创作主题曲时,我和曲作者都希望年轻人从歌曲中获得力量,进而走进影院去了解父辈们的故事。我们迅速确定了歌词的关键词——致敬。在我和曲作者看来,最好的致敬是传承。于是在歌曲《如愿》的最后一段副歌中,曲作者设计了更昂扬的旋律,而我的歌词,也从前半部分的思念与感恩,升华到“走你所走的长路”“见你未见的世界”“写你未写的诗篇”。在创作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主题歌曲《有我》时,我写下歌词“要怎么形容明天,像我一样”“那未来如何登场?有我担当”。很多年轻观众表示很喜欢这些歌词,我深受鼓舞。音乐的美妙之处在于创作者想表达的,听众都接收到了,并且能够跨越时空,从历史走向未来,为前辈唱也为后辈歌。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我希望用简单质朴的词语,展现平凡角落里的真实人生,并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力量——成为深夜中的一盏路灯、冬日里的一碗暖汤,能在人们迷茫孤独时,用音乐告诉他们“你经历的我都懂”。未来,我会努力写出更动人的曲目,去温暖更多前行中的奋斗者。
(本文刊于《人民日报》2022年5月26日第20版。)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人民日报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王雪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