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聚焦教育与父爱的电影《银河补习班》上映,口碑两极分化。有人因影片中描摹的父子情泪流满面,有人对应试教育进行抨击与批判,有人则说影片中的教育方式太过理想化,是“一碗可怕的空想主义毒鸡汤”。
今天,主演邓超再发微博长文,谈及最近学到的新词“抱持性环境”——一以贯之、自始而终给孩子营造充满爱的、支撑性的、包容性的环境。他坦承自己和导演白眉都不是教育学家,拍这部电影时,更多的是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出发,试图和为人父母者聊聊,怎么做才是为下一代好。“我们知道并非每个普通家庭,每个年轻的父母都具备这样的认知,所以我们创作了一个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父亲,马皓文。”
同时他也例举电影上映后遇到的一些感人事件,比如某位教导主任自承就是“电影里的闫主任,每天趴学生窗户检查他们是不是认真学习”。这位主任是流着眼泪说,“我是教导主任,但我也是妈妈,我要反思。”随即,她弯下腰对自己的女儿说,“长大之后不管你想做什么,妈妈都支持你,妈妈会永远对你温柔以待。”
最后,他希望通过电影找到更多“知己”,“这样才会有一代又一代的拥有核心自我价值、挺自己、爱自己、相信自己的人出现,并用一样的方式,去挺、爱、相信、帮助他们的下一代。”
微博全文如下:
你好,马皓文
上映一周了,将近两千万的观众看过了电影。有很多观众在热烈讨论电影里马皓文的教育方式。这部电影无疑还有很多缺点和遗憾,能够收获如此多的声音何其幸运,对创作者来说,所有观影后理性的探讨都是最珍贵的礼物。没有认真的聆听和学习,不会有下一次的进步。
下午的时候,看到我关注的武志红老师的公众号上谈论《银河补习班》的一篇文章。文章里说:“在八九十年代且经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这位父亲(马皓文)居然能一以贯之、自始而终给孩子营造了一种充满爱的、支撑性的、包容性的环境。在心理学上,这种环境叫抱持性环境。这是英国儿童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经过研究数以万计的母婴之后,得出来的一个概念。这是我认为的这部电影的最大教育意义。”
抱持性环境,这个专业术语学到了。
我们的家庭,恰好就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心理学上所谓的“抱持性环境”。我和白眉都不是教育学家,我们拍这部电影时,更多的是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出发,试图和为人父母者聊聊,怎么做才是为下一代好。我们知道并非每个普通家庭,每个年轻的父母都具备这样的认知,所以我们创作了一个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父亲,马皓文。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关于教育方式,一千个家长大概就会有一千种。其实我们深深知道,马皓文的这一种绝不能说是最棒的一种。但如果马皓文的教育方式引发了大家的思考,我们就很开心。
更幸运的是,马皓文得到了很多教育专家、学者的支持。前天在青岛,几十位来自全国著名中学的校长一起观看了电影。让忐忑的我们意外的是,校长们都对马皓文的教育方式大加赞赏。校长们说,每一位家长都要向马皓文学习。
我一直忘不了的是路演途中一所寄宿学校的教导主任。看完电影,她站起来说,我就是电影里的闫主任,我每天都会趴学生的窗户检查他们是不是认真学习。她的学生们在台下一起喊,“你比闫主任好看。”这位主任是流着眼泪走上台的,她说,“我是教导主任,但我也是妈妈,我要反思。”随即,她弯下腰对自己的女儿说,“长大之后不管你想做什么,妈妈都支持你,妈妈会永远对你温柔以待。”
那天,所有在场的人都泪流满面。
这让我们对我们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拍电影不容易,比拍电影更难的是知行合一,是不光脑子这么想,还要身体力行这么做。感谢马皓文,我从你身上深深受益,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我会努力给我的孩子们创造抱持性环境,我会永远相信他们。
每个电影都是自求知己。谢谢武志红老师这样的知己。谢谢越来越多赞同马皓文教育理念的人。
文章结束的时候说,“这样才会有一代又一代的拥有核心自我价值、挺自己、爱自己、相信自己的人出现,并用一样的方式,去挺、爱、相信、帮助他们的下一代。”
我们希望,马皓文这样相信孩子,能给与孩子“抱持性环境”的家长越来越多。
未来一定会是这样。
来源:微博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