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自己成了“恶婆婆专业户”之后,潘虹两年没拍戏,直到接到《爱上你治愈我》的剧本。
依旧是演母亲——毕竟,这个市场上没有什么65岁女演员当“大女主”的戏。但如果只有母亲可演,也可以选择“另外一种母亲”:不是围绕着“斗儿媳”“降女儿”打转,而是有自己的生活、故事线、世界观的,一个完整的女性。
潘虹说,“林芝繁”这个角色让自己找回了演戏的初心:对人物的好奇心。“她自己是一个心外科的大夫,却患了脑瘤;她有一个学心理学的女儿,女儿却喜欢上一个有家族遗传精神病史的精神科大夫。换了你,你不好奇吗?”
潘虹参演的《爱上你治愈我》剧照
巧的是,37年前让她第一次获得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的《人到中年》女主角“陆文婷”,就是一位医生。为工作积劳成疾、无暇顾家,待遇却与付出不成正比,被朋友劝说出国才是出路……《人到中年》通过陆文婷的生活,展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
也许,林芝繁就是老年的陆文婷。潘虹认为,她们都做出了“知识分子的选择”:即使自己身患重病,依然坚守职业理想,“想着我能为别人做什么、我能为社会做什么。”
当年《人到中年》引发观影狂潮和全国大讨论,潘虹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偶像,与刘晓庆、斯琴高娃并称“新时期三大女星”。
潘虹与刘晓庆、斯琴高娃并称“新时期三大女星”
令人唏嘘的是,如今,《爱上你治愈我》尽管得到了豆瓣7.3的高分,却收视平平,更无法重现当年的社会影响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价值观。”潘虹感慨。但无论世代如何变化,她始终坚信“我们那一代”的价值观:真诚、善良、自尊,既要“善其身”,又要“济天下”。
你丝毫不用怀疑,她就是这个时代“最后的贵族”的剪影。
她是昔日最早走出国际的影星,也是如今精致的上海女人
采访地点在一家五星级酒店,一落座大堂吧,她就对酒店历史如数家珍:它的前身是上海喜来登大酒店,以前专门接待外宾,“这个水晶吊灯在当时是很气派的,现在有点发黄了。”
说着,她取下呢帽和墨镜,向服务员招手:“你们有小蛋糕吗?给小姐(记者)点一个。有没有草莓蛋糕?是有饼干底的那种吗?哦,有饼干底的不好吃。那有巧克力蛋糕吗?好,给小姐来一个巧克力蛋糕。”
但她自己不吃甜食,只点了一杯气泡水,强调两遍:“要温的。”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眼神和语气一样温和。
“我是上海女人,生活本身的品质是我与生俱来的第一追求。”把温的气泡水送入口中,潘虹娓娓地说,“在任何一个年龄阶段,你都不要失分。不是说你的财富不要失分,跟财富毫无关系,是精神,是状态。”
从年轻时代起,潘虹就一直很时髦
她曾两次在《艺术人生》里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女人,特别是人到中年的女人,应该做到最好的自己,有一毛钱就去买化妆品,一块钱就去买丝巾,一百块一千块就是买件衣服。”
在迷你裙、踩脚裤、蕾丝碎花衬衫刚刚流行起来的90年代初,潘虹就钟情于“性冷淡风”。
年轻时的潘虹,堪称绝色美人
潘虹饰演的杜十娘,当年这一回眸,惊艳了多少人?
潘虹是最早走出国门的中国女演员之一:1981年作为新人出演的《苦恼人的笑》入围戛纳电影节非竞赛单元,1984年主演的《寒夜》获戛纳电影节优秀影片荣誉证书,1977年凭《井》获意大利陶尔米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1988年凭《末代皇后》获大马士革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还被日本电影公司评为“世界十大影星”之一。
潘虹、巩俐、张艾嘉在戛纳合影
1988年,谢晋导演的《最后的贵族》开机,潘虹饰演女主角、养尊处优却命运坎坷的外交官女儿“李彤”。
潘虹、濮存昕主演《最后的贵族》
这是中国第一部在美国拍摄的电影,美国影迷冒着严寒,上街拉出巨大的横幅,祝潘虹圣诞快乐。
美国影迷拉横幅祝潘虹圣诞快乐
《时代周刊》也来采访,潘虹成为改革开放以来首位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演员。
用时下的流行语来说,潘虹长了一张“高级脸”:棱角分明,又自带清冷、迷离、忧郁的气质。
当年她主演的《井》在戛纳电影节展映,正在筹备剧集《世界电影的故事》的法国新浪潮导演戈达尔看完电影,盛赞潘虹是唯一能再现好莱坞神秘女星嘉宝风采的女演员,对她发出盛情邀请,甚至给她买好了去法国的机票。
但由于与《最后的贵族》拍摄时间冲突,加上签证等问题,合作没能成行。
潘虹在《井》中的表演,让戈达尔一见倾心
很多人为她感到惋惜,但潘虹说自己并不遗憾:“我跟了谢晋导演,拍了《最后的贵族》也是一样。”
“但如果当时拍了《嘉宝传》,也许会像巩俐一样,成为国际影坛最耀眼的明星。”
“然后呢?”潘虹淡淡地反问,“这张中国面孔,还是得说中国故事,把它说好了,你才有灵魂。”
当年,站在潘虹身边的巩俐,脸上还没有如今的霸气神采
不惧怕职业困境:我很庆幸,终于不靠青春吃饭
潘虹没想到,一辈子无论银幕上银幕下都保持优雅,到了这样的年纪却会“失分”:反反复复饰演那些因为女儿不肯找男朋友,就在高速公路上跳下车说“你撞死我得了”的蛮横母亲,让她厌倦且疲惫。
可不演这个又能演什么呢?对于自己的职业困境,潘虹比任何人都清楚。几年前接受采访时她就自嘲:“到了我这个年纪,制片方和导演没让我演媒婆就已经不错了。”
无数中年女演员梦想成为“中国的梅丽尔·斯特里普/伊莎贝尔·于佩尔”,潘虹却看得更透:“不光中国,其实全世界普遍都是这个情况,包括美国大片,上了年纪还一直是顶级大咖的,绝大多数都是男演员。”
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继续演“恶婆婆”,或者什么都不演。潘虹选择了后者:“人不可能什么都拥有。我追求掌声,但是在无人喝彩的时候,我只问我自己,我做到了吗?我拥有一个内心的自我吗?”
演了几十年戏,她仍然相信,“好奇心”是一个演员的标配:“你有了好奇心,才会有兴趣,才会阅读、理解、再现,经过这三个阶段,你才能完成导演希望你塑造一个形象的解释权。”
《爱上你治愈我》潘虹剧照
“这些观念太超前了,很多观众没有办法接受的。”但对潘虹来说,却是支撑她在这一行走到现在的关键:“如果哪一天我发现自己没有一点点好奇心的话,我一部戏都不会去接,我没有必要强求自己去做体力、精力、兴趣以外的事情,没有必要。”
谈及时下流行的关于大龄女演员缺好戏拍的话题,潘虹散发出自信光芒:“现在我很庆幸,我终于不靠青春吃饭。”
不靠青春吃饭反而让她觉得放松:“上了舞台以后是看你自己,你真有阅历的话,你可以在这个舞台上站一会儿,也许你站C位,也许你让人瞩目一会儿。但如果你不够有阅历、不够精彩,你上了这个舞台,人家都不知道你怎么上来,也不知道你是怎么消失。这个舞台的价值就在于它对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这番话,或许值得时下很多小鲜肉、小鲜花们深思。
在自传中,她的自我剖析相当矛盾:一方面,常常流露出被爱、被照顾的渴望;另一方面,却更频繁地提醒自己,要做独立的女人。
与导演米家山结婚8年,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却不到300天,潘虹甚至有5年时间住在峨眉电影厂。米家山曾问她,你要做女人还是要成功?潘虹选择了后者。
潘虹和导演米家山曾有过一段婚姻
讽刺的是,离婚那年,也恰是她被评为“世界十大影星”之一的那一年。
但与米家山离婚多年,两人从未交恶,甚至约定在每年的中秋、也是当年的结婚纪念日,给对方拍一份电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之后,潘虹没有再选择走进婚姻。她清醒地知道,每种选择背后都有必须承担的责任:“你选择了热闹、选择了拥有,你也就选择了要承担的责任。相反冷清和孤单,我会觉得这是一种很高级的状态。你能和冷清孤单共处,就会感到一种亲近。”说到这里,她念起了李清照的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我好喜欢这首词,你载不动许多愁的。”
40岁这年出的这本自传,大概是潘虹这辈子唯一一次向世界袒露内心的伤痕。大多数时候,她决不允许自己表现出一点点狼狈:“你要每天对着镜子说,OK,我很好,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出门去。状态不好的时候,你也必须像只猫一样,躲一躲,疗一疗自己的伤,调整好情绪再出去。”
潘虹这一代人,都有一份扛着社会责任的自觉。“如果一个好的电视剧没有很深的社会意义,看过一定会忘的。”
“一个国家,还是需要有正能量、温情的影片,我觉得这是一个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和良心。”
《人到中年》剧照
潘虹在《股疯》中突破形象,扮演市井气十足的“炒股大姐大”
在潘虹看来,过去“每个电影都好看,每个人都认真。”无论多大牌的导演、多红的“咖”,照样跟美术、场工一起,每天收工排队签字,领5毛钱补贴。大学毕业刚分配到电影厂的时候,潘虹的工资是48块5一个月,第二年涨到72块。每天拍戏领5毛钱,可以多吃两顿红烧肉;很多女演员舍不得吃肉,攒起来,月底拿15块去买双皮鞋,“啧啧,幸福指数之高。”
抢角色、“撕番”是不存在的。导演和制片部门对每位演员都有素质考量,你能演什么、不能演什么,而不是你想演什么。事实上,当时几乎不存在什么竞争,“一年有100多部电影,你一个人能演得过来?不可能的,你只能演一部到两部”,“大家都是把它当成一份工作,交给你了就好好完成。”
如今的演员让潘虹有些看不懂:“拍着拍着戏,几百个粉丝来了,喊着谁谁谁的名字;过两天另外一个人的粉丝来了,在人数上还要压倒他,给剧组带来无数的麻烦。”
但她试图去理解他们、理解当下的环境:“去应酬这些高呼你名字的人也是需要精力的,他们也很累啊,但是他们的经纪公司觉得不这样就活不了。”她转而同情这些年轻演员,“这样透支自己,角色是演不好的。”
他们当年也有粉丝——不,那时候叫影迷,“没有人觉得这些东西是你个人的,而是属于一部电影的集体的。”
那时候唯一的“追星”方式就是写信,唯一的花销是5分钱、8分钱买张邮票,寄到电影厂,过三五个月,厂里用麻袋给各个演员送去。潘虹记得,影迷们的信里多是提到某个角色对他们的影响,“这是激励我一辈子的东西。”
《潘虹独语》的结尾写道:“我给自己最大的目标,是尽可能地按自己的意愿安排自己的生活,决不妥协,决不错位。”
如今距她写下这句话已经25年了。那些动荡、痛苦、遗憾、悔恨,在岁月和心灵的共同抚慰下,都成了人生的体悟,她才真正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过去是不甘,现在我甘了。”潘虹说。
童年缺失的亲密,没想到能用另一种方式来弥补:母亲成了小孩,天天粘着她,她就拍戏时把母亲接到剧组同住,不拍戏时就带着母亲到处旅游。
去年潘虹被拍到带母亲在扬州旅游
她曾经引领潮流的风向,却始终对潮流保持警惕,不愿被裹挟。不网购,因为“衣服还是要上身试了才放心”;不订外卖,因为不健康,得阿姨做;不用微博,甚至不用微信,因为“网络上太热闹,我还是更享受清静”,一个人在家养花种草已经忙得不得了。
“不用微信,怎么联系老朋友?”“心在一起,怎么都能联系。”
事实上,潘虹常常跟老朋友们一起去世界各地旅行。没有人对她“催婚”,正相反,她仍然是这群人中生活方式最“潮”的:“有些人有了儿子、有了孙子,拼命把重心扑过去,结果反弹过来的都是冷面,她就会找你玩来了。”
她终究还是等到了“林芝繁”,甚至出乎意料地接到了“大女主戏”——就在采访的前几天,电视剧《老闺蜜》杀青,平均年龄64岁的潘虹、王馥荔、宋晓英、许娣、吴冕主演,讲的恰是她跟老姐妹们的故事:“五个女的,退了休,觉得孩子们长大了有他们自己的去处,决定跟闺蜜一起搭伴养老,找到了新的人生乐趣。”
潘虹给记者看剧照:自己穿着黑色洋装、戴着黑色礼帽站在欧式洋房开满鲜花的篱笆外,手中拉着的婴儿车里坐着一只小狗。特意强调:“衣服帽子都是我自己的。”——戏里戏外,她都活出了“自我的样子”。
转载自:星里话
制作:童薇菁
责任编辑: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