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上海不断加强医疗救治工作,坚持分类收治,落实双向转诊,中西医结合,坚持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开展多学科专家联合巡诊,加强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护理。
在闵行体育馆,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领衔的抗疫医疗团队,承担着新冠收治机构的运行和管理工作。4月18日,闵行体育馆方舱医院按照部署改造升级为定点医院。4月20日,这里开始收治符合定点医院收治标准的患者。目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预计未来几天将迎来收治高峰。
“升级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各类有基础疾病的新冠感染者,预防和减少重症的发生,对重症病例进行精细化治疗,同时也给予失智失能的老年群体专业照护。未来,我们将通过‘三严四强一会诊’,强化医疗救治。”闵行体育馆定点医院指挥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孙益红说。
收治标准有变化,检验能力、医护力量配比将显著提升
4月21日下午,沿着闵行体育馆外围路面前行,记者来到了定点医院指挥部。
孙益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定点医院目前有700张床位,截至4月21日18时,该收治点已累计收治1973人,累计出院1643人。目前,中山医院和闵行区中心医院共同派出129名医护人员和17名行政管理人员。
在前期的方舱医院工作中,医疗团队重点做到“四个关注”,即关注妇女儿童和老人,关注患者的特别医疗需求,关注院感管理,关注场馆安全;重点满足患者吃得饱、睡得香、冲浪(上网)顺、洗得净“四大刚需”;同时重点落实医务人员保吃、保住、保行、保温、保修等“五项保障”。
“我们作为方舱医院主要收治轻症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升级为定点医院后,将主要收治有基础疾病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以及新冠的重症患者,医护人员的需求量将大幅增加。”孙益红表示,根据相关部署,该定点医院即将迎来外省市援沪医疗队的支援。
“我们增加了必须的医疗设施设备,为患者的收治和医护的增援做好了准备。”中山医院院办主任杨震说。
指挥部的101号房间,是定点医院视频监控室,在这里可以直观感受到,院内的救治工作正有序地进行。杨震指着左下方的几块屏幕说:“这是医护工作站,升级后我们增添了多个工作站,为后续医护人员的‘增援’做好了准备。我们还加强了检验实验室的力量,之前需求量较少的抽血化验,预计将大幅增加。”
适老化、病区化改造,急慢分治、专科分流、轻重分层“三严”把关
4月21日上午举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通报:有基础性疾病的阳性感染者,尤其是老年人,出现重症的风险高。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加强监测预警,同时及早干预,防止轻症转重症。
孙益红表示,闵行体育馆定点医院将在前期的工作基础上,更加强调医疗救治,重点做到“三严、四强、一会诊”。
“三严”,是为了把住“入口分诊关”。严格急慢分治、严格专科分流、严格轻重分层。
前期,在闵行体育馆方舱医院的运营过程中,人们根据场馆外形,亲切地把方舱的两部分称为“大鱼岛”和“海棠岛”,“大鱼海棠”这个浪漫的名字由此而生。根据上海市疫情防控形势要求,“大鱼海棠”有了新使命,两个“岛”也被划分为9个病区进行精细化管理——2个心血管病区,2个脑血管病区,1个消化病区,1个肿瘤病区,1个呼吸病区,1个全科病区,1个重症治疗病区,有助于实现病情稳定患者的专科化治疗和危急重症患者的集中化管理。
“四强”,是为了畅通感染者康复出院之路。首先,强化基础疾病治疗,打造优势学科新冠常态化诊疗模式,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加速转阴;其次,强化重症综合管理,发挥中山医院强大支撑作用,向母体医院“搭梯子”。再次,强化高质量护理,充分考虑老年特点,添置坐便器、轮椅等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最后,强化院感管理,关注重点人群,严控关键环节,改造薄弱环境,扫除隐患死角。
除此之外,一旦有会诊需要,定点医院将第一时间安排一流团队会诊并一路跟踪,提升救治质量与效率,确保更好救治高危感染者。
“我们也为患者的急救做足了准备,设置了急救室、监护室,能保证气管插管、电除颤、上呼吸机等措施迅速实施,为患者的后续救治赢得宝贵的时间。”孙益红说。
作者:赵征南
编辑:范兵
责任编辑:范兵 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