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京记者 郭超豪
一场以《情感的动力学》为主题的“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专题讲座近日在清华大学举行,主讲人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
严谨的物理学家,却在每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时,开办女性情感类讲座,曹则贤的“反差萌”让他吸引了大批“粉丝”。从基于力学的 《皱纹之美与尊严》,到最新一期基于基本相互作用和动力学的《情感的动力学》,老曹一讲就是十年。
“人情即物理”,清华开讲座无虚席
离开讲还有15分钟,能容纳近百名学生的教室就座无虚席。有趣的是,一场“妇女节”讲座,听众居然大部分是男生,其中不少人已是老曹多年的“粉丝”。在他们眼中,曹则贤是个“黄老邪式的人物”,“可爱又有实力,常常自我调侃”。
“人情即物理。人类的情感过程也遵循物理学中的动力学规律,那些情感现象,总是有其所以然的物理基础。”曹则贤的开场白简单却又让人对接下来的内容产生无限的好奇。“科学未必有助于解决问题,但肯定有助于看清问题。”他说。
讲座的前半个小时仿佛一堂大学物理课,从动力学、力的相互作用到各种粒子的标签,黑板上一个个对文科生来说犹如天书的公式,并不能难倒清华的理科生们。但,很快画风就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
“粒子的特征包括质量、电荷、色荷、自旋……人的特征则包括质量、品味、性别、色荷等等。”老曹开始了他风趣幽默的演讲,“人类的质量吸引较之电荷吸引更难区分,比如千古难题———她究竟看上了我的人还是看上了我的钱。人质量重,就吸引力强。人质量轻,就遭人轻视。”
每年妇女节谈如何用科学眼光看生活
提起开办妇女节讲座的初衷,曹则贤回忆说,最初他和朋友研究了材料应力工程的问题,获得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成果。“材料应力工程和皱纹的生长有关,物理所的女同胞就要求我给大家讲讲,于是就有了2008年的讲座《皱纹之美与尊严》。”
出乎意料的是,那次报告效果好得出奇,于是每年妇女节,曹则贤都会开办一场类似讲座,谈如何用科学的眼光看生活,一讲就是十年。其中《皱纹之美与尊严》基于力学;《活在极性世界》基于电磁学和等离子体物理;《谁引诗———情到碧霄》 纯粹谈语言与文学;《婚姻———个体的社会问题》谈少体问题;《天遇》基于天体力学;《看那距离》 基于空间和几何的学问;《作为时间函数的情感生活》基于时间概念以及生长—衰减现象;《情感的动力学》 则是基于基本相互作用和动力学。
不过,老曹也说,他的讲座只是一场“严肃的玩笑”。在曹则贤看来,这些讲座颇受欢迎“可能是因为大家对严肃的玩笑感觉比较新奇”。事实上,他的课件从不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经常布满了很多相关的历史渊源和人物故事。
科普应该更关心科学本身
从德国留学回国后,除了研究和教学工作外,曹则贤也在不断发表科普文章、开办讲座。
对于国内科普,曹则贤却一直在思考。“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被广泛传播、为我国公众所熟知的科学家,往往并不是从学术意义上来说最顶级的科学家。比如宣扬女科学家,我们都知道居里夫人,但是学问更大、思想更深刻的女科学家,比如法国女科学家夏特莱侯爵夫人、德国女科学家艾米·诺德,却鲜有人知道。”
在曹则贤看来,我们的科学传播还有个“坏习惯”,就是不关心科学本身,“我们津津乐道的总是科学以外的东西。仍以居里夫人为例,我们了解到的居里夫人的形象,就是她如何努力,不停地用一根棍子搅拌沥青;她多么爱国,用祖国波兰的名字来为发现的元素命名。可是关键的地方,比如她为了获得放射性物质是怎样选择矿物的,她是如何做化学分离的,如何判断分离出的物质其放射性是越来越强而不是越来越弱的,我们的科学传播却吝于笔墨。”
还有让曹则贤不解的是,“我们的科学传播还热衷于凭借自己的想象给科学家的形象附加很多高尚内容”。“比如在我们的叙事中,居里夫人的生活和研究工作都很艰苦,可这并不是事实。”曹则贤解释说,居里夫人在巴黎遇到了居里先生后,生活一直是很富足的,有人指导和帮助做仪器,居里夫人用的验电器就是居里先生的哥哥给做的,甚至一些放射性矿物都是自家花钱买的,有了这些,居里夫人才凭着她的科学禀赋和奉献精神做出了伟大发现。
“只有关于科学家的心灵鸡汤和道德情怀对于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可能不够,我们还是应该花点时间谈论科学本身。即便是最高深的学问,也总有一角是大众都能理解的。”曹则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