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部让人又哭又笑的《我要飞,去月球》吗?作为“大鲸鱼”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的首部自制剧,该剧自2017年推出以来,不仅成为上海舞台常演常新的热门作品,还受邀在北京、南京、杭州、中山、澳门等地上演。这一次,小塔拉又要带着她的一群宇航员大白鹅“飞”向哪里呢?答案是新疆克拉玛依。
为服务国家战略,发挥中国福利会在少儿文化领域引领性、示范性作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上汽荣威儿童文化中心)携手中国福利会发展研究中心(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整合自有的节目资源和艺教资源,特别选在9月1日这一天,为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六小学、克拉玛依市实验小学全体学生送上来自上海的美育“开学第一课”。值得一提的是,“大鲸鱼”没有满足于放一场录像了之,而是结合剧目主题,以“阅读讲坛”的形式,推荐了一系列童书,进一步帮助孩子们拓展阅读视野,丰富文化体验。
上海文化演艺品牌为“文化润疆”提供新的“打开方式”
“如果剧场可阅读”——少儿艺术阅读计划自2021年启动以来,至今已举办25场线上线下活动。其中“空中课堂”已开展了12场,让数万名孩子们通过这一模式享受戏剧、丰富阅读,带给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崭新视角。
该项目并不仅局限于为上海观众呈现精彩演出和开展艺术普及,也在努力向不同地区输出优质儿童演艺内容。
去年,“空中课堂”飞去了西藏,为当地两所学校开展“空中课堂”并收获了师生的热烈反响。毕竟身处祖国西部的孩子们,虽然文化教育条件日益改善,但要想“第一时间”尝鲜优质海外儿童剧中文版演出,不容易。
所以,初次尝试过后,剧场决定扩大这一项目输送的地区、尤其是祖国边疆。此次,在上海市对口支援克拉玛依市前方指挥部、克拉玛依市教育局、克拉玛依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剧场将艺术展演与阅读讲坛结合的艺教内容送至新疆克拉玛依市,为四千多公里外的小朋友提供感受戏剧教育的机会,点燃他们的创新力与想象力。
《我要飞,去月球》是剧场在“海选”大量海外儿童剧之后,与西班牙Voilà工作室合作的第一部自制剧。该剧通过科技与戏剧的结合,巧妙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艺术内容的呈现,创造了全新的观演体验。此剧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守护、梦想与告别的治愈系故事——小女孩塔拉试图通过训练一群小鹅登上月球寻找消失的爷爷,奇幻旅程就此开启。天真的想象和老少咸宜的治愈主题,让走近剧场的家长更是“哭成泪人”。
该剧难得之处在于,它很温柔地触及了家长难以启齿的“生死”话题。 而为了让这个沉重的话题能有更深沉、温情的展开。中国福利会发展研究中心阅读指导专家赵小华,以剧情出发,呈现了一场关于“生命教育”的阅读讲坛,推荐了《一只小鸡去天国》《那一年,没有叶子落下来》等童书,让孩子们学会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正确认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从而实现儿童美育的延展与递迁。
用艺术浸润心灵多点覆盖彰显“上海文化”品牌
当天,约有3000名学生参与观看直播。对于《我要飞,去月球》故事的真相,孩子们有自己的看法。小一点的孩子对于太空执行任务的结果“操心”不已,而稍大一点的孩子,已经隐约感受到爷爷去月球的真正意味,分享了自己对于离别的经历体验:“我家养了一只小狗,前几年它去世了,我和哥哥把它埋了起来。后来那块地上长了许多小草,比其他地方的草长得都要好。”比起大人“哭惨了”的体验,孩子们的情感表达或许不会那么深刻,但他们远比大人想象得要坚强许多。
克拉玛依市实验小学校长李佩璇尤其欢迎这样的“开学第一课”:“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的这一活动,在文化课之外,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让他们看到了外部世界的多彩可能。”
克拉玛依市第六小学党支部书记白丽娟也表示,美育输送对当地孩子是“稀缺品”,:“对学生们来说这是一次很难得的艺术启蒙,可以帮助他们构建对戏剧的基本认知,希望此类活动能够多多开展,增强孩子们的美育体验,开阔克拉玛依孩子们的眼界。”
连续两年开展“开学第一课—空中课堂”,也坚定了上海儿童艺术剧场进一步开展中西部进行文化内容供给工程的决心。据介绍,剧场计划通过多点覆盖,将剧场优质公共文化服务送达更多地区,以点带面,为多地少年儿童开展美育普及,更广泛地发挥中国福利会实验性示范性的教育辐射作用,彰显“上海文化”品牌。
本次活动也得到上海奥奇科技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希望通过面向孩子们的艺术美育,助力文化润疆。
作者:黄启哲
编辑:陈熙涵
责任编辑:邢晓芳
图: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