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演、驻场、精典、无界。”宛平剧院总经理夏天以八个字展望下半年。8月17日,宛平剧院正式发布2022半年季节目详情,演出季以“声声入戏”为主题,共计25台70场演出将在年内相继推出。
自去年6月全新亮相以来,已有六万观众走进宛平观演。在立足戏曲演出的基础之上,宛平剧院还将打破边界,推出艺术普及和美育传播的综合品牌——“大宛集”,引入“国潮”概念,与剧院演出、艺术活动相互融合、浸润,让“上海之扇”扬起更多传统之风。
周周有经典,月月有驻场
原创作品首演是考验一个剧场的试金石,2022“声声入戏”演出季囊括六台五种不同形式的演出,包括了纪念徐光启诞辰460周年——大型原创越剧《海上光启》;根据红色经典题材“51号兵站”改编的话剧《51号兵站》;根据“南京路上好八连”改编的红色越剧《好八连》;“欢乐喜剧人”第六季总冠军金霏陈曦领衔的相声专场;以莎士比亚的传世之作为内容改编的音乐剧《哈姆雷特》。
此外,宛平自制“诗词大戏院”继去年推出的《夏荷鱼趣》后,推出第二集《凉州词·英雄赞》,演出以课本中的古诗词《凉州词》为切入点,原创针对青少年的沉浸式戏曲。节目以戏绘诗,以曲咏词,在熟悉的古诗词中培养少儿对戏曲的感知,在新鲜的戏剧情境中深化少儿对古诗文的理解。
“戏聚·驻场”板块中,好戏常演常新,继首轮20场越剧《红楼梦》成功演出之后,上海越剧院《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在新演出季中驻场。上海淮剧团“学馆制”下以老带新的淮剧青年演员专场继续培养和扩大观众群体。戏曲驻场为戏曲创作者带来新的突破,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体验方式,不仅为上海城市文化增添新的内涵,也为上海全面打响城市文化品牌添砖加瓦。
2022年是“上海小剧场戏曲节”举办的第八个年头,也是“小戏节”升级为“国字号”的第四年。宛平剧院将承办部分“2022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的演出,新颖的题材、精而小的表演空间、演员与观众的近距离,都让小剧场戏剧充满了先锋性,宛平剧院也将以国内领先的五天设备为沪上观众带来一场场小剧场戏曲的盛宴。
与此同时,在“戏聚·精典”板块中,各大院团将拿出看家大戏,京剧《四郎探母》、以江南文化演绎的海派故事《高博文说繁花》以及上海滑稽剧团的滑稽戏《哎哟爸爸》将先后亮相。为了迎接二十大的召开,剧院还将推出一众红色经典戏曲演出:大型革命现代昆剧《自有后来人》、红色经典沪剧《陈毅在上海》、红色题材越剧《好八连》、抗日题材话剧《51号兵站》。
探索传统文化新形式,“大宛集”国潮正当时
千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历久弥新,散发出日臻醇厚的魅力。创新改编音乐会《琴为何物》、温暖奇妙的光影剧《顽皮奇事录》等作品齐聚“戏聚·无界”板块。当代国风代表乐团之一“自得琴社”将于8月26-27日带来《琴为何物·唐音乐会》,作为琴社复演后在上海的第一站演出,届时将有两首新曲与沪上乐迷见面:古筝曲《行者》和舞蹈与器乐合奏作品《玉狸记》。《行者》以丝绸之路为题,追寻已消逝于漠漠黄沙中的信仰与文明。《玉狸记》则采用了中东音阶,有着浓烈的异域风情,似在讲述着一个漠漠黄沙中的缱绻幻梦。
地理位置身处老百姓家门口,为给市民带去更深层次的互动体验,宛平剧院特地设立“大宛集”品牌,缩小剧院与社区、商圈、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创造剧院和周边社区和谐共生的健康业态。
“大宛集”包含以演出主创零距离讲述为主线的“一戏一赏”、“演前探班直播”活动;以充分体验剧院文化为主线,面向亲子的“半日营”“夏令营”;以传统装饰品为核心的国潮手作活动;承载戏曲魅力、服务传统文化的文创产品;以宛平咖啡+书局艺术为依托,打造文化享受的综合生态等。
与此同时,“大宛集”还将输出文创产品和文化活动,把文化载体送到人们身边。在新的半年演出季中,宛平剧院计划在“大宛集”品牌下推出各种活动50场,还将与毗邻剧院的东安公园合作,携手打造主题戏曲公园。
作者:王筱丽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