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海上中国史》
【美】罗荣邦 著
李春 彭宁 译
读客文化 | 海南出版社出版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代中国从未停止对提升海洋实力的探索,及至宋、元、明时期,古代中国正式成为海上强国。造船技术一度世界当先:从宋朝开始,中国的造船技术突飞猛进,可载上百人的大型商船已十分常见,在东方航运界掀起一场无形的革命……航海足迹远至东非:早在宋朝,中国人对东海、南海、印度洋上的国家已了如指掌。至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令中国人的足迹远至非洲东海岸……在南宋、元朝及明初的300年间,中国水师的势力范围覆盖至印度洋。中国的船运业在水师的庇护下,在东方海道上的发展飞速提升……翻开本书,从战争、贸易、文化等方面,看古代中国如何一步步成为海洋强国。
>>前言(节选)
12世纪初至15世纪初,中国发生了根本、深刻的变化。宋、元及明初时期,智知发展,经济形态转变,但同时政局不稳,社会动荡。正如混乱无序的15至17世纪,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一样,中国在兵荒马乱的12至14世纪也在向近世转变。和欧洲一样,在这段历史变迁时期,中国开始关注海事,进行海外扩张。
事实上,从南宋到明初的300年间,中国人的海上活动和海外活动范围如此广泛,影响如此深远,可以说中国更像是一个海权国家,而非陆权国家。中国人更多的是通过海洋而非陆地进行对外贸易和拓荒,外国人和新观念大部分也是通过海路进入中国。因此,研究中国海事活动的历史同研究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发展一样有重要价值。20世纪已经出现了大量中国、日本和美国学者的文章,开始阐释中国的海洋史,但研究表明关于中国海洋史本身的专著少之又少。本书旨在为填补中国历史中海洋发展部分的研究空白抛砖引玉。
过去800年的中国海洋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127年开始至1450年,这一阶段中国拥有强大的水师,积极地进行海外扩张。现存有很多史料是关于明初水师的辉煌成就,当时中国的水师力量发展到了极致。第二阶段从1517年开始到1840年结束,这一阶段中国对东亚的海上国家及西方国家主要采取了防御保守的战略。
在12至15世纪中国发展成海上强国的这段历史中,唱主角的是南宋、元及明初的水师及其在东亚海域的表现。和其他国家的海军一样,中国的水师也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因此也要应对国内突发事件,处理国际关系。在水师参与的战争中,有些完全是海战,有些则是水陆作战——海上行动与陆地行动密切相关。因此,为了说明背景并使水师活动的论述有一定的连贯性,书中会讨论到政治事件和国际关系、陆地上的军事行动等。书中还有几个部分会讲到贸易和拓荒,这也是推动海权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是,成为海权国家并不仅指拥有战舰,因此海权的历史也不仅仅是一部编年史。历史上有很多惊心动魄的海上战争和冒险进取的航海活动,但最伟大的意义是一个民族在海上的开拓。在这段历史进程中,可能还有些并不引人注目的方面,但它们同样是构成海洋史必不可少的因素。一位海军史学家曾如此描述海洋史:它不应只是杂乱无章的叙事,研究的目的是说明海洋对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影响力。它应该阐明是什么样的自然和经济因素让我们的祖先将目光投向了海洋,怎样利用海军来为国家政策服务——海军史和军事史的相互关系,国内政治对海军的作用(尤其是经济方面的作用),海军的民间及官方历史都应在研究范围内。
>>结论
纵观中国历史,中国人多次出海远航,又因国内诸多问题或因北方边疆受到威胁而中断。战国时期,吴、越两国成为水上强国。汉朝之后的一段时间,中国内忧外患,海上力量又渐渐衰退,结果北方少数民族蜂拥而至,中原四分五裂,各国争霸。
后来,历史重演。三国时期的吴国及晋、宋、齐、梁及陈国先后拥有雄厚的海上实力。隋、唐时期中国重新统一,朝廷利用水师征伐高丽、流求群岛、安南和占城,同时还向中国西北和西北边境发起战争。但唐代中期,朝廷日渐衰败,内战不断,又饱受西北彪悍的少数民族侵扰之苦。终于,大唐帝国陨落,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再次四分五裂的中国大陆上,又是沿海国家,如吴越、南唐和南汉在水师建设和海上活动方面遥遥领先,这一传统延续到了宋朝。明初,中国的海上力量达到鼎盛,船队远航到了印度洋。然而,明朝中期,朝廷又如之前一般开始衰退,游牧民族再次对中原虎视眈眈。
中国三次海上活动都始于分裂时期的沿海政权,国家统一之后海上实力进一步提高;及至国家衰败,内战不断,对外政策都以西、北为主,海上实力又慢慢衰退。中国人对海洋的兴趣周而复始,每次约持续500年,这一周期与社会盛极而衰、经济从繁荣走向萧条、疆域扩张再收缩的周期恰巧吻合。
作者:【美】罗荣邦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