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好戏喝彩的新方式:在弹幕中敲下满屏的“好”。
互联网时代,传统戏曲离年轻人越来越近了。打开B站搜索“戏曲”,该频道已累计9.7亿次播放量,由上戏416女团成员演绎的戏腔歌曲《探窗》播放量已逾972万次;从《2021抖音非遗戏剧数据报告》中可以看到,过去一年,非遗戏剧视频播放量累计600亿次,90后、00后观众占比达到52%;无论是河南卫视的《七夕奇妙游》还是B站的《bilibili上元千灯会》,播出时都收获多个热搜,戏曲元素的巧妙运用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亮点……
随着越来越多专业人士和年轻一代戏曲人的入驻,网络世界中的戏曲音量不断增强,不少改编作品更新了观众对于戏曲一贯的观演体验,并将这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拉进更多人的视野。欣欣向荣的局面对于古老艺术的发展诚然可喜,但网络环境中的泛娱乐化流量导向和碎片化传播短板,也让业内人士提出了新的思考——戏曲进入网络平台、“在场”发声之后,如何把这股热力继续导向剧场,导向更专业、更完整、更系统的戏曲,从而真正抵达潜在的戏迷?
关注当代审美需求,戏曲成为“流量密码”
很多B站粉丝还记得,由京剧裘派第四代继承人裘继戎和一众戏曲演员带来的《惊·鸿》,在2020年年底实现戏曲节目在B站晚会首秀,九分钟的表演惊艳全网,成为当年跨年晚会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节目之一。节目中,裘继戎以现代舞串联起昆曲《牡丹亭》、秦腔《白蛇传》、评剧《天女散花》、川剧《滚灯》、河北梆子《钟馗嫁妹》和京剧《铡美案》,演员动情的表演与富有设计感的转场设计带领观众进入一场亦真亦假的梨园梦境。
“神之九分钟”“看得过瘾”“get到戏曲的魅力”……年轻网友对于戏曲节目的热捧给予了创作者信心,在去年年底的B站跨年晚会里,戏曲节目又一次如约登场,在B站掀起国风浪潮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再度亮相,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和歌手梁汉文在古今两个时空共同唱响电影主题曲《待你归来》,许仙与白娘子最终的断桥相会让网友纷纷在弹幕中敲下“泪目”。
戏曲元素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常常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观感,改变了年轻网友对于戏曲的固有认知。今年元宵节上线的《bilibili上元千灯会》让戏曲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除了以灵活新颖的方式呈现传统唱段外,古老戏曲也与各类流行元素混搭。无独有偶,《2021抖音非遗戏剧数据报告》也显示,在非遗戏剧视频中,非遗戏剧常和国风歌曲、变装、漫画、说唱、书法等跨界出现。“戏曲一直在寻找争取青年观众的路径,一批相对年轻的戏曲从业者因为对网络以及网络受众的了解,开始注重在网络上把自己的专业介绍给大众。”文艺评论家荣广润向记者表示:“在秉持严肃认真的态度的前提下,无论是把戏曲放在流行歌曲里,或是放在舞蹈里,都是戏曲人与年轻观众‘亲密’接触做出的一份努力。”
戏曲的传播要更“懂门道”,需要遵守整一性的原则
作为一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戏曲搭上过众多传播方式的快车,广播、电影、电视等都承担着戏曲传播的功能。随着网络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与日俱增,网络这种传播媒介的自身属性不可避免影响着戏曲当下的传播。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爆红网络的戏曲人或作品,有多少是“热闹”、多少是“门道”?专家提出了更审慎的看法。
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理论教研室主任张伟品对记者表示,在他看来,戏曲的传播需要遵守整一性的原则。“戏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其中的各种元素和各种文化传统一起发生作用,共同造就了这门艺术。”张伟品表示,唱段严格来说也是一种碎片化的过程,但其中包含的唱法,声腔等戏曲技术是完整的。然而,“在一个戏腔当中,我们很难听到传统戏曲的韵律”,他不无忧虑地表示:“过去的广播里会放京剧选段或者选场,不管是选段也罢,选场也罢,它们不会把里面的元素分解到今天这样的程度。”甚至,当下的部分传播内容出现了背离戏曲本体的情况。
戏剧化、程式化、唱念做打的艺术手段三者有机综合,成就了戏曲这种独特的歌舞表演。戏曲的表演艺术便是运用这种独特的歌舞表演塑造舞台形象的艺术。这份独特性是戏曲表演的价值所在,也让戏曲表演获得了其他表演艺术无法替代的存在价值。“戏曲是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华民族本身的审美趣味之间存在一定的共享性。同时,戏曲本身的一套完整技术也构成了一种审美趣味。”张伟品认为,“传播的内容需要拥有这种审美趣味,才可能和戏曲保持共向而行。”
如何更全面地搭好戏曲与网络之间的桥梁?网络平台中丰富的内容和资源以及强大的检索功能为网友走近戏曲提供了一张通行证。以B站中京剧《四郎探母》的戏曲毯子功“吊毛”合集为例,UP主将不同演员演出的同一片段剪辑整理,让网友一目了然地看见不同版本的魅力。更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互联网平台里出现大量完整剧目和片段展示,正如专家所期待的:“戏曲一定会赢得越来越多青年人的青睐,而吸引他们的,应当是戏曲本身。”
作者:王筱丽
编辑:范家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