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上音歌剧院响起一首首彪炳史册的经典——管弦乐《红旗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管弦乐《晚会》、管弦乐《森吉德玛》、钢琴协奏曲《黄河》,这些作品由上音教授、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执棒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王之炅、孙颖迪等上音青年教师领衔演绎。一段段脍炙人口的旋律,镌刻着老一辈音乐家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之心,这些旋律和背后的故事,也经由后辈们的演绎和对作品历史的深入了解,薪火相传。
“音乐,诉说的其实是一段段党史。得益于我和今晚上演的部分作品的原作者、重要演绎者有过密切沟通,让我对这些作品本身的歌颂性、叙事性,可能比年轻一辈有更深一些的了解。只有真的经历过风风雨雨,才能知道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演出前,张国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台演出是由上音主办的“红色与经典”党史学习教育系列展演之“红色血脉”大型交响音乐会,所有上演曲目也是由历代“上音人”创作的。
排练过程中,张国勇一直和上音的青年老师、学生讲述传承的意义。“论技术,现在这些青年教师真的比我们当年高了很多。我认为后辈要传承的,也不仅仅是用高超的技术把这些作品演奏好,更重要的是传承老一辈音乐家的创作精神,把为时代、为人民而创作的情怀一代代传下去。”
对于上音青年教师和学生来说,演奏这些经典作品同样让他们深有感触。作为得到俞丽拿“真传”的小提琴家王之炅,如今也是上音小提琴专业教师。她说,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虽然不在专业必考范围内,但很多学生业余时间都会演奏这部不朽经典。“我们‘走出去’海外巡演时,也都会带上这部作品。”现在,上音小提琴专业考试必考曲目里专门设有中国作品,王之炅也会通过演奏教学,把当年从老一辈艺术家那里学到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递给更年轻的音乐学子。
年轻的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乐队首席王赓耀表示,他很热衷于去学习《梁祝》《黄河》等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这些作品中蕴含的那些特殊情感,有别于现在的某些小情小调,相反是有宏大的时代背景作为依托的。把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在学习前辈讲述、研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带入自己的世界,才算得上是真正的传承。”
上音钢琴系教师孙颖迪,则和《黄河》钢琴协奏曲缘分极深。2009年,在《黄河大合唱》创作70周年时,彼时的上海举行全国大规模纪念活动。为了拍一部音乐纪录片,孙颖迪作为钢琴演奏者,走遍了黄河的全流域。“实景走访所感受到的意境、所获得的震撼,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所以我在指导学生弹奏《黄河》时,也强调‘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建议他们到实地去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厚底蕴。”
“我的学生们大部分是00后,他们可能从小接受了完整、系统的音乐专业教育,能表现那些精致、优雅的东西,但一些作品需要厚重和力量,他们可能在演奏时相对难以去表现。所以我在讲课时,会尽量跟学生们强调这些。比如怎么用钢琴弹出‘敌人来了’的画面感?不是说光弹得音量大就行,而是要弹出真正切指的痛。”既有有对敌人的痛恨,也有对祖国发自内心的热爱,孙颖迪以《黄河》第三乐章为例,“勾勒了‘家乡是美好的’的画面,充满了抒情性和歌唱性,这些作品的内涵需要学生用心去体会,才能奏出它们的民族魂”。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演出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中,上音用音乐演绎强国之路与家国情怀,推进党史、“四史”、校史学习教育,激励广大师生牢固树立远大理想,拼搏进取,建功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徐旭要求,党史学习教育要以上音的愿景、使命、新时代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定位为引领,结合94年办学历史、中国音乐史、各个系部的专业发展史、红色音乐创作史来进行。本场“红色血脉”音乐会,正是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上音历史结合起来,让当下的上音人传承上音先贤“和毅庄诚”的校训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演导向,持续谱写出讴歌时代、讴歌人民的新时代精品力作。
上海音乐学院供图
作者:姜方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黄启哲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