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苍茫的原生态人声,从玛曲牛角琴、藏族鹰骨笛、德钦弦子到龙头琴、达玛鼓、吉祥海螺,上音歌剧院的舞台上,不少罕见的民族乐器与钢琴共同交织出别样的艺术火花。上海音乐学院文化支援果洛藏族自治州项目“手牵手·心连心——《从黄河到长江》主题音乐会”今晚举行。这也是上音团队多次抵达果洛州,在4000米高原与当地音乐人一起创作编排的成果。
“在常规的琵琶、二胡以外,希望这支组合能让大家了解更多不一样的民族乐器,希望他们的声音能够走出高原,走向世界。”这场音乐会的项目制作人、钢琴、作曲汤声声说。由上海音乐学院党委,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州委、州人民政府与上海市援青办共同打造的这场音乐会,在结束上海站的首演后,将赴西宁、果洛、北京等地开启全国公益巡演。
沪果携手打造汉藏音乐组合,让面临失传的古老藏族乐器有延续的可能
这场主题音乐会的组曲创作核心为“保护母亲河”,赞颂真、善、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演出以中西合璧、民族器乐与原生态人声的特色组合,将钢琴和古老神秘的藏族乐器巧妙融合,果洛地区民族音乐的浓郁风味,以及《格萨尔》史诗“说唱”旋律的天籁之音,都令人印象深刻。
今晚,果洛州民族歌舞团阿尼玛卿组合(意为雪山)首次亮相。这是果洛州第一支特色室内乐团,今年在上音专家团队指导下组建。组合中使用的民族乐器,包括唯一的西洋乐器钢琴、江南丝竹乐器竹笛、500多年历史的非遗乐器玛曲牛角琴,8000年历史的非遗乐器藏族鹰骨笛,上千年历史的非遗乐器德钦弦子,1856年以前就诞生的非遗乐器龙头琴,以及一直流传在西藏地区、出现于9世纪的达玛鼓,吉祥海螺、打击乐器“丁夏”、原生态人声等等。
“当地艺术家的歌唱和演奏就像皑皑雪山一样,自然、纯粹,有一种纯真朴实、直抵心灵之美。”作为青海省引进人才,音乐会项目策划、艺术总监,刘照陆教授曾带领上音专家团队四赴果洛州,并出席了今年4月在果洛州旅游景区永保山举行的项目启动仪式。他说,如果这些当地音乐人通过音乐专业训练,将会带来更多惊喜和可能。“阿尼玛卿组合的每一位成员都具有卓越的艺术素养,他们有的曾获各类奖项,有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图左为玛曲牛角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平,图右为《从黄河到长江》主题音乐会的项目制作人、钢琴、作曲汤声声。(姜方摄)
今年56岁的和平,就是玛曲牛角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手上的这把牛角琴,用牛皮、羊皮、马尾等牧民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他会在放牧或者举行某些节日之际演奏这件乐器。可现在,会拉玛曲牛角琴的人非常少。“传统乐器就这样失传太可惜了,我还是想教授一些学生,让他们去传承。”和平说,感谢《从黄河到长江》主题音乐会,让他从高原来到了大上海,“这已经是一个大飞跃,未来有机会的话,我希望走向更大的国际舞台”。
在4000米高原插着氧气管采风排练,让民族音乐和钢琴有机融合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的国家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母亲河黄河横贯果洛州五县,在境内流程长达760公里,是“中华水塔”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和我国的重要生态屏障。而在海拔4000米的环境下,与当地艺术家们一起排练,对于上海音乐学院的专家团队,可谓是不小的挑战。
为了这场音乐会,汤声声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去了数次果洛州,每次都在当地待上两三周。“刚开始非常不适应,在高原上弹琴演唱,本身就很费力气,因为缺氧,我需要插着氧气管坚持创作和编排。但能够通过组建乐队,帮助原本自弹自唱、单兵作战的当地艺术家,打开另一扇音乐艺术的大门,一切都是值得的。”
上音团队希望,藏族的民间音乐和钢琴,能够在音响、和声、节奏等方面形成有机融合。“藏族的乐器从节奏、旋律到整个脉动,和西洋乐器很不一样。我毕竟是学钢琴的,如果不亲自到当地去感受,是很难进行创作的。”与藏族艺术家的合作,让唐声声感到非常惊喜。“他们的音乐很自然,行动感也特别强,我们只要加一些律动,并且彼此顺畅地沟通,他们就可以做得非常好。”
“像这样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发展工作,是一定要有人去做的,不做别人可能就不知道。而只要踏出这一步,也许就会有更多人愿意去学习这些乐器了。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慢,但绝对不能放弃。”汤声声说。
延续上音人才培养传统,让音乐种子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发芽
今年是上海对口支援果洛州第11个年头,延续聚焦重点、务求实效的帮扶精神。在相关部门大力推动下,上海音乐学院与果洛藏族自治州正式签约,授权并支持青海果洛州教育局在西北地区开展上海音乐学院音乐艺术考级活动,以西宁果洛中学为基地,让音乐艺术种子在少数民族偏远地区生根发芽。
“作为上海与果洛重要的交流交往方式,多年来,两地以文化为媒,交流交往日益深入,格萨尔藏戏展演、非遗展示、民族文艺表演等一系列活动在沪果两地开展,各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果洛州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赛措说。
“上音除了给予社会艺术考级活动的技术支持外,未来还将结合实际情况在音乐教育、师资培训等方面推进工作,此举将有力推动西北地区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侯立玉表示。
眼下,上音正处在期末考试的阶段。“考场内外,少数民族质朴自由的歌声,和莫扎特、贝多芬等学院派的音乐,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这融合的音响特别触动我。”刘照陆说,这些画面,也是上音有着深厚的民族情结的具体写照。“今天我们从事的工作,也会将关注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教育理念继续传承下去。”
相关链接:
手牵手·心连心——《从黄河到长江》主题音乐会分为“源”“远”“流”“长”四个篇章。
第一篇章“源”,原创钢琴与民族器乐组曲《黄河源》拉开音乐会序幕。
第二篇章“远”,由果洛州民族歌舞团带来以生态保护为主题的精彩原创民族舞剧《牧人》。
第三篇章“流”,原创大型民族音诗《长江颂》是基于2018年原创的《长江颂》钢琴协奏曲,由上音青年教师汤声声、上音作曲指挥系校友陈子安作曲,携手果洛州民族歌舞团二度打造,以多媒体、尖端midi制作、灯光设计等舞台形式展现,作品分为“开源”“奔流”“走向复兴”。
最终篇章“长”,由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学院音教系合唱团和果洛州民族歌舞团联合演出,包括《我们曾经唱过》《美丽的果洛我的家》《唱支山歌给党听》《五十六个祝福》《长江之歌》,最后一首作品《长江之歌》中两位童声由两名藏族儿童担当,整场演出人员超过150人。
未注明出处图片由上海音乐学院供图
作者:姜方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黄启哲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