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梁伟平,男,1957年生,江苏阜宁人,淮剧国家一级演员,1971年进阜宁淮剧团学艺,工文武小生,1984年调入上海淮剧团工作,师承筱文艳、杨占魁、岳美缇(昆剧)。2018年5月,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任上海淮剧团艺术总监,代表作有《金龙与蜉蝣》《西楚霸王》《千古韩非》,此次凭借主演《武训先生》一剧,获得第十六届文华表演奖。
《武训先生》剧照
凭着都市新淮剧《武训先生》中的武训一角,淮剧表演艺术家梁伟平获得第十六届文华表演奖的殊荣。
剧中主人公“用一辈子的时间践行一件事”打动着观众,也成为梁伟平艺术人生的最好写照。感受过淮剧市场的热闹劲,也经历过戏曲的寒冬期,从艺近50年,梁伟平“没挪过窝”,也是这份痴心,让他可以在传统文化迎来复兴的今天,成为与有荣焉的见证者,收获“稳稳的幸福”。而梁伟平,也用对“都市新淮剧”持续的探索、用心的传承与对基层百姓的奉献,热情回馈着这座美丽的城市,响亮回应着这个美好的时代。
历时24年,终圆“都市新淮剧”三部曲之约
《武训先生》2017年首演,很多人感慨,梁伟平和剧作家罗怀臻的“都市新淮剧”三部曲终于圆满了。
而这个约定的伊始,可以追溯至20多年前淮剧市场的低谷期,一出《金龙与蜉蝣》在1993年的横空出世。人们赞叹的,不只是淮剧也能够表现厚重的历史悲剧,不只是梁伟平对于蜉蝣这一特殊人物的生动演绎,更是为由剧目创作而张起的“都市新淮剧”大旗而叫好。
《金龙与蜉蝣》剧照
1906年,淮剧这一发端于两淮地区的地方剧种进入上海。此后其以上海地区苏北籍市民为依托,在筱文艳、何叫天等几代老艺术家的努力下,在上海这座“戏码头”兼收并蓄,成长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地方剧种。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传统戏曲进入寒冬期,原本就排行京、昆、越、沪之后,被戏迷称为“淮老五”的淮剧,首先受到市场的冲击与人才断层的危机。
正值舞台表演盛年的梁伟平不甘心,找来罗怀臻写就一出新编历史大戏《金龙与蜉蝣》。正值舞台表演盛年的梁伟平不甘心,找来罗怀臻写就一出新编历史大戏《金龙与蜉蝣》。梁伟平所饰演的“蜉蝣”一角在过去的舞台上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和性格的辗转变化,让这个过去淮剧舞台上的“风雅小生”感受到了突破和创造的兴奋与满足。而剧组一并邀来的还有导演郭小男、舞美设计韩生,几个30多岁的文艺人凑在一起,带着年轻人对艺术的无限激情与创想,不仅完成了一部“立得住”的舞台作品。更用“都市新淮剧”的理念试图回答——发端乡土的地方剧种,如何在上海这座大都市形成独树一帜的品格,同时也完成传统戏曲的现代化转型。
此后,梁伟平与罗怀臻再度携手,于1999年再度推出第二部“都市新淮剧”《西楚霸王》。一样是历史题材,梁伟平一个转身,从柔弱的蜉蝣,成了勇猛的项羽。不见了花脸“西楚霸王”,梁伟平探索以小生应工,赋予这一历史人物别样的气质。排演过程中,他从来都是十二分的努力。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下,淮剧受众面临萎缩有如逆水行舟,如果没有危机意识拿出斗志,对艺术创新发展、精益求精,那么必然会被淘汰。排练时他的一句“人争一口气,团争一出戏”,更是延续成为上海淮剧团的口号。接着是进入新千年后的历史剧《千古韩非》。梁伟平又成为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韩非。梁伟平用一出又一出历史剧,不断拓宽着淮剧的人文内涵与思想深度。
《西楚霸王》剧照
近花甲之年,梁伟平坐不住了——他和罗怀臻的“三部曲之约”迟迟没有迎来最后一部作品。在他的“再三邀约”之下,罗怀臻交出了最新创作。带着演员对于创作的渴求与热情,梁伟平提前一年半开始了准备。
首先是跑步,从最开始绕着人民公园快走一圈都吃力,到后来每天一口气就能跑二十几圈。至于每天必不可少的“吊嗓子”,更是加码到了两小时以上。即便是去年因演出受伤小腿骨折,他仍坚持以俯卧撑等体能训练。如今的他有着不少青年演员也羡慕的挺拔状态,好形象的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严于律己的自我管理。
转行不到一个月,淮剧大家筱文艳来敲门
鲜为人知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坚守舞台近半世纪的艺术家,也曾开过20多天的“小差”。
出生于苏北的梁伟平自小身体弱,学戏被家人视作无奈之举,而生来内向的他,一度也在舞台上找不到归属感。因而20多岁时,他在家人的安排下离开阜宁县的基层剧团,打算改行投奔亲戚。
也就在这时,时任上海淮剧团团长筱文艳正为剧团缺少一名当家小生而发愁,寻遍江苏各地,没有合适人选。几经辗转,她终于找到已经“转行”,来到扬州的梁伟平。
梁伟平还记得那一晚已是八点多,自己正在寄居的姑妈家洗碗,突然听到有人叫自己。迎上前一看,竟是心目中的“淮剧大师”筱文艳。没等他开口,前辈先发了话:“小子你把我找得好苦!”
原来,几经辗转,筱文艳在剧团得知梁伟平已经离职的消息,一路追到了扬州,由于没有公交车,她走了几个小时一路打听一路寻,才找到了这个小伙。面对这样一位淮剧大家的诚恳邀约,梁伟平自然欣然应允。
《金龙与蜉蝣》剧照
而到了上海,他更是成了剧团的“宝贝”,筱文艳专门找来昆曲表演艺术家岳美缇等一批名家名角给他“开小灶”。而上海这座大都市的观众也对他这个基层院团来的“新面孔”给予特别的包容与支持。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在中国大戏院亮相,眼见着排队入场的观众一直排到了中百一店,何其自豪与激动。“在上海,我终于找到了作为地方戏曲人的尊严。”自此,他便对淮剧艺术“死心塌地”。即便是戏曲市场遭遇寒冬的最艰难时刻,面对新加坡影视机构高薪片约,梁伟平始终记得老师的恩情,记得观众的期许。
这些年,他的舞台进一步拓展到了剧团的练功房与社区的敬老院。练功房里,他为最新一代淮剧“95后”悉心授业,敬老院中,他为老人们奉献公益演出。这些年,他几乎跑遍了上海各区的养老院。20多年来,他坚持每年150至200场的公益演出。就在最近,他一天里最多能够演出五场。
风流倜傥的小生,也演成了追上敬老院爷爷奶奶的老“小生”,梁伟平乐在其中。他的想法很朴实:“戏曲演员很清贫,没有办法像影视明星、企业家那样投入大量财力做公益,那么我就用自己一身所长用真情回馈百姓吧。”
作者:黄启哲
编辑:黄启哲
责任编辑:邢晓芳
图片:上海淮剧团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