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社会,都市男女通过线上或线下“相亲”,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有时,操心的长辈也会为子女张罗着介绍对象。“相亲”折射出怎样的两性关系镜像?从中又能一窥哪些情感话题?香港青年文学奖得主、作家周婉京新近出版的中篇小说《相亲者女》,将文学聚光灯投向时下热门的剩女恨嫁、父母催婚、真爱难求等社会话题,与读者共同探寻“相亲作为人生方法论”的种种可能。
小说《相亲者女》由13个小故事组成,基本都是主角之间的对话为主,用对话来建构叙事,同时也用对话来拆穿谎言,揭秘奇人异事,也收录奇葩故事。全书以诙谐幽默笔法描绘了作者相亲路上遇到的极具代表性11位男性形象,其中不乏“妈宝男”“凤凰男”“海归男”等,还有人称“铁公鸡”“娘娘腔”“自大狂”的对象。女主人公在“接地气”的处事风格下,呈现出鲜活的性情,不少描写让人会心一笑。
日前在上海雍福会举办的《相亲者女》新书分享会上,谈及创作缘起,周婉京坦言,一方面是基于她确实经历了许多相亲案例,另一方面是将“相亲”视作跟世界接触的一种方法——通过短短数小时接触,快速解构相亲男士建构出的真实和谎言。“这个过程类似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因此《相亲者女》无论是从写实的文风或人物塑造上讲,都是非虚构笔法,称之为‘非虚构小说’也不过分。”她笑言,读畅销书《邻人之妻》时,马上就能进入到作者盖里伊·特立斯的语境中,后来发现他果然做过资深记者。
“有些啼笑皆非的故事是我自己经历的,有些是别人的故事。作家就像是故事的承载器,一个培养皿,我在2018年8月的时候忽然觉得这个承载器满了,是时候应该把故事吐露出来,于是我用了一个暑假就把它写完了。”周婉京说,写这本书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诚恳面对自己,然后再面对生活、面对读者。她发现,眼下“催婚”似乎是亲友之间表示问候的一种新模式,比“您吃了吗”更加猝不及防。“我丝毫不担心书写遇到过的现实生活中的男性,也不害怕将其典型化。我甚至欢迎他们对号入座、在文中找到自己的化身。他们可能也有话要对我说,他们可以通过阅读来还原自己的故事。”
《相亲者女》是一个倒装句,“相亲的女子”的意思。这个名字是一个编辑朋友替周婉京想的,但她想完后觉得挺像“陆犯焉识”,“但我觉得这个倒装句倒是朴实且有趣的一种说法,“相亲”和“女”都是重点,搁在句子的两头,反倒显得平衡。”周婉京透露,她今年还将推出长篇小说《隐君者女》。“相亲”和“隐君”,一喜一悲,算是另一组平衡的结构。
“相亲的女人,像是永远在找寻一个跟她匹配的对象,但这个所谓的理想的匹配对象永远不存在。这让相亲变成了一个类似‘我是谁?我到哪里去’的终极问题。相亲讲究的匹配多数来自父母一辈,这意味着我作为相亲者还需要背负上一代人的期望。期望的加持,让相亲的终极矛盾更加难以调节。”她分析说。
《相亲者女》
周婉京 著
团结出版社
“相亲对女性很残酷,女性的学历在‘相亲市场’是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硕士是个临界点,未必是最高点。最高点取决于学校和专业,是虚头巴脑的专业还是文史哲的学科。文史哲好一点,商科、法学、医学硕士未必是个好事。”分享会上,编剧傅踢踢分析了当今中国优质女青年在相亲中遇到的困境,比如有些男性打发不安全感、自卑感的方式很具有攻击性。如果女方什么都比我好,即使内心觉得自己配不上,也表现出来是我看不上你,我不要跟你在一起——“相亲本身对于女性在数量上就不够友好,标准上又不够友好,导致在‘相亲市场 ’上,优质女性非常多,但很难找到一个标准相当的男性,更不要说情投意合的。”
设计师朱砂发现了这本书在影视剧改编上的可能性:“《相亲者女》这本书,我看到的不是13个故事,而是角色大纲,是角色设定,拿到编剧手上就可以直接操作了。这些内容特别像早年间电视剧《七十二家房客》。”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