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这么大胆把《三国演义》当“儿戏”!
诸葛孔明is watching you
关老爷青龙偃月刀伺候
2019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第一个计划,来自于大家熟悉的青年戏剧导演——王翀。
王翀导演的作品大家并不陌生,近期的《平行宇宙爱情法则》《群鬼2.0》都给上海观众们留下了良多印象。更早的《雷雨2.0》《地雷战2.0》等等作品,也能让大家从中勾勒出王翀对于后现代主义剧场的审美方法。
对于上海观众来说,王翀在2017年的一部作品显得神秘。或许大家有所耳闻,但应当没有人亲眼看到,这是他在北师大二附中内,以44名普通高中生为演员排演的一部《茶馆》。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部《茶馆》在高中教室里上演,观众们共仅有30余人,以剧评人和参与《茶馆2.0》众筹的观众为主。
30多位观众有十几人在豆瓣上打下了分数,这部9.1分的作品在这些看过戏的观众眼中,是当年以至几年内最好的小剧场作品。
于是,《茶馆2.0》在去年的壹戏剧大赏中,以剧评人和评审一致的好评,获得了壹戏剧大赏“年度小剧场戏剧奖”,素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王翀到场领奖。
前情提要到此为止,重点正式开启。
2019年,戏剧谷将邀请王翀导演继续进入校园,创作一部全新的作品《三国演义2.0》。这一次,王翀将他的校园实践更进一步,他将与小学生与初中生联手塑造一部新的三国演义。排练将继续在校园中进行——他理想的演出地点。这一次,王翀将他的校园实践更进一步,他将与小学生与初中生联手塑造一部新的三国演义。排练将继续在校园中进行,他理想的演出地点,是。
我们可以再从上一次的的作品中找寻一些王翀的创作脉络。
王翀曾在《茶馆2.0》的导演阐述中这么说道:
和古典音乐类似,戏剧艺术家动辄容易背上沉重的历史包袱。经典的分量,一不留神就变成包袱的重量;演出,一不留神就变成文物。可是,茶馆时时在变,戏剧岂能不变?
《茶馆2.0》里,你看到一个21世纪的中学教室,王立发是班长,秦二爷是老师,李三儿是生活委员,庞总管依然是总管,刘麻子依然没人管。
《茶馆2.0》里,既没有茶馆,也没有茶。中学生谁喝茶呀?有茶,也得是冰红茶和冰绿茶,还有绿婊茶。
恶搞、糟践原著?绝不能够。原作的台词,不会改;老舍的原味,不会动。再说一遍,原作的台词,不会改;老舍的原味,不会动。
19世纪的茶馆,变成21世纪的校园。
历史,变成现在。
老气横秋,变成青春。
从观众的口中,我们知道王翀成功了。
《茶馆》的内容和高中校园的内容产生了奇妙的联结和互文,角色和对白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环境和身份重塑了人物关系,文本和行动是分裂的,也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经典作品有了新的力量,戏剧抵达了一种更加真实的真实。
于是,王翀在这次的《三国演义2.0》中提出了进一步的构想:
几十名七岁左右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轮流讲述《三国演义》。120回每回一分钟,演出共120分钟。
整场演出注定是关于“讲故事”的,而不是关于“故事”本身的;是关于“儿戏”的,却不是关于“历史”的。
服装道具不要复古,要当下。比如,黄巾军表现为孩子戴着建筑工人的黄色头盔。大场面需调动大量演员,如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长坂坡赵云救少主、赤壁黄盖大破连环阵。
角色多于演员人数。重要角色死亡时,小演员被家长接走,不再回到舞台。小演员越来越少,而三国英雄也逐渐逝去,童年也随之渐渐远去。
如果说《茶馆》中的内容暗合了高中学生关系的形成与崩溃,而《三国演义》则将三国英雄跌宕起伏的故事与一场“小学课外活动”悲喜交加的外部形态建立映射。
开篇生机盎然,中部百转千回,最后难免落寞收场——像小时候的一天,也像一个学年。
本月末,王翀导演即将来到上海,开始《三国演义2.0》的创作。他在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和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静安学校中招募了四十位孩子演员,以工作坊的形式开启自己的戏剧实验。
《三国演义2.0》将是一个介于历史、儿戏、教育、游戏、前卫艺术、校园戏剧之间的全新艺术作品。
2019静安现代戏剧谷,大幕正缓缓开启。
综合自“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公众号
制作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邢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