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高浪急,砺剑天海。21日下午4时,中俄“海上联合-2022”联合军事演习开幕式在东海某海域举行。中俄双方分别在济南舰和“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上举行了简短的开幕仪式。
双方执行导演通过通信系统分别致辞。中方执行导演王宇表示,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在两国元首亲自引领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深化,中俄两军特别是两国海军友好合作成果丰硕。今年恰逢中俄举行“海上联合”系列演习10周年。10年来,两国海军不断深化演习内容、扩展演习区域、规范组织模式,双方高度互信、密切协同,稳步提升了联合应对安全威胁的能力,共同展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决心。此次演习,中方将继续秉持历次海上联合演习合作精神,进一步突出专业化、规范化、实战化,推动两国海军务实合作水平和联合行动能力攀上新高度。
“我宣布,中俄‘海上联合-2022’联合军事演习现在开始!”随着双方执行导演一声令下,海上参演舰艇长鸣汽笛1分钟,分别向左向右分航,高速向演习预定海域机动。期间,双方还结合航渡组织了编队运动、通信操演和直升机警戒等科目演练。
本次演习未见“技术外援”
海军是技术军种,舰艇和舰艇上的装备都是科技密集的宝贝。这几年,新舰入列速度加快。为尽快形成战斗力,不少厂家技术人员跟进伴随保障,对新舰入列后快速形成战斗力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俄“海上联合-2022”演习时,却不见“技术外援”的踪影。某舰副舰长赵英明说,此次演习中,未请厂家技术人员上舰,是因为舰艇上相关人才越来越多,遇到的技术难题基本都能解决。曾获得全军电子对抗侦察技术成果三等奖的大学生女战士宁源娟,就是他们舰自己培养的人才。宁源娟善于钻研业务,精通本岗位专业,成为技术大拿。
如今,舰上装备科技含量高,如何提升舰员自身的保障能力?赵英明所在舰结合支队开展“五个搞透、提升七个能力”活动,把专业技术上的难点疑点堵点,分别用“系统组成图、系统原理图、系统操作流程图和性能底数表、应急处置表、注意事项表”等“三图三表”来直观呈现,新舰员全部持证上岗,用负面清单倒逼问题见底。大家越是对手中的装备“知根知底”,就越是对立足自身排除故障充满信心。
不见“技术外援”,还得益于保障手段的创新。比如,将过去厂家技术人员现场“出诊”变为远程“会诊”。某舰区队长宋俊国介绍,有一次他们出海训练,某装备模块出现故障,反复检查都找不到毛病。他们通过远程网络,请专家在线“会诊”,专家指导现场维修人员进行操作,很快让装备恢复正常。
“如果平时一遇到难题就依赖厂家,而不是逼着自己钻研解决、培养人才,就会给战斗力建设留下隐患,到了战时就会吃亏。”某舰副政委王啸表示,新装备列装之初,适度适量请“外援”协助官兵开展训练,以尽快形成战斗力,无可厚非。但如果平时不加强自身人才建设,一味靠“拐杖”走路,长此以往,就会迟滞部队官兵锻炼成长的步伐。
看来,本次演习未见“技术外援”,底气来自部队抓人才建设和实战化训练的丰硕成果。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范菁
责任编辑:范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