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今天(26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1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主要指标顺利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在大气环境方面,2021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5%,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30微克,同比下降9.1%;臭氧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137微克,同比下降0.7%。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7.2%,同比上升4.7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43微克,同比下降18.9%。北京优良天数比例为78.9%,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33微克,同比下降5.7%。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31微克,同比下降11.4%。汾渭平原11个城市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42微克,同比下降16.0%。
地表水方面,2021年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4.9%,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其中长江流域监测的1017个国家考核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97.1%,比2020年上升1.2个百分点,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水质均为优。黄河流域监测的265个国家考核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81.9%,比2020年上升2.0个百分点;黄河干流水质为优,主要支流水质良好。
饮用水水源方面,2021年监测的8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断面点位中,825个全年均达标,占94.2%。其中地表水水源监测断面点位达标率96.1%,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铁;地下水水源监测点位达标率90.3%,主要超标指标为锰、铁和氟化物。
全国生态质量指数基本稳定
今天(26日)上午的发布会还介绍了2021年全国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基本情况。
在自然生态方面,2021年,全国生态质量指数与2020年相比基本稳定。生态质量为一类的县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7%,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青藏高原东南部和秦岭—淮河以南。全国森林覆盖率为23.04%。森林蓄积量为175.6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林蓄积141.08亿立方米、人工林蓄积34.52亿立方米。森林植被总生物量为188.02亿吨,总碳储量为91.86亿吨。全国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2021年我国正式设立了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2021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
此外,今天的发布会还发布了2021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监测结果表明,2021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趋好。全国入海河流水质状况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用海区域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2021年,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稳中向好,优良水质海域面积比例为81.3%,比2020年上升3.9个百分点;劣四类为9.6%,比2020年上升0.2个百分点。主要超标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11个沿海省份中,江苏、上海和浙江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海域面积比例比2020年有所上升,福建、广东和海南基本持平,辽宁、河北、天津、山东和广西有所下降。
2021年监测的230个入海河流国家考核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71.7%,比2020年上升4.5个百分点;劣Ⅴ类占0.4%,比2020年下降0.9个百分点。主要超标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和氨氮。
2021年,全国458个日排污水量大于100吨的直排海污染源,污水排放总量约72.8亿吨,综合排污口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排放量最小。
编辑:施薇
责任编辑:苏展
来源:央视新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