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两千里,绵延不绝,生生不息。今天,由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和联想集团联合举办的长江生物多样性主题展览“大江之歌”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开幕。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陆敏、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李栓科、联想集团全球品牌传播部总经理杨福共同启动展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为本次活动寄语。
步入“大江之歌”展览现场,观众们仿佛走进一场人与自然的神秘旅途:“神出鬼没”的野生貉,拥有“迷人微笑”的长江江豚,可飞跃珠穆朗玛峰的斑头雁,专心觅食的滇金丝猴等20多种长江生态圈内的动物形象一一呈现。长江流域沿途风光、辫状水系、峡谷之美等角度的摄影作品和纪录片片段剪影依次铺开,展示城市与自然、人类与动物的关系。
“大江之歌”展览以自然长江、人文长江为主线,分为“大河奇观”“江毓万灵”“山河飞渡”“未来之路”四个主题展区,向观众展示长江从三江源到入海口雄奇的自然风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多元的建筑与文化、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以及社会各界对长江大保护所做出的努力,旨在提升公众对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除了丰富的图文展示,展览中还呈现了上海科技馆《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纪录片和中国国家地理频道原创系列纪录片《大江之歌》等独家影像资料,嵌入了来自自然生境的美妙旋律,设置了展览学习单和长江主题明信片邮寄等互动环节。整个展览通过生动、多元、沉浸式的展陈形式,增强了观众的观展体验。展览将持续到11月10日,线上同步推出20期“江毓万灵”长江珍稀物种主题微信推文。
“长江大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国家战略,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参与。据上海科技馆馆长王小明介绍,为科普长江上海科技馆已经做了两个原创展览,一是《大江行地》,另一个就是今天开展的《大江之歌》,希望通过这一形式展示长江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丰富内涵,唤醒大家对长江的再认识,通过一种亲自然的理念,关注长江、保护长江。
开幕仪式后,长江生物多样性跨行业研讨会在报告厅举行,本次研讨通过“绿螺讲堂”面向公众直播。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教授王张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研究员王放从科学的视角,分别介绍了长江口至杭州湾沿岸一万年以来的环境变化和人地关系、城市中的野生动物探险史及未来发展的问题;上海科技馆标本制作师张汤铭讲述了本次展览中长须鲸标本的制作历程,从标本师的角度分享他对动物保护的思考;联想集团资深架构师赵庆作为科技行业代表介绍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如何助力长江江豚的日常保护工作,展示了如何用科技托起万物共生的美好未来。
作者:沈湫莎
图片:袁婧摄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