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的比例高达95%,新药市场被国外垄断,为何我国做原创新药如此困难,因为缺乏原创理论和原创技术。”在今天开幕的由上海市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办公室主办的第21届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蒋华良这样说。
新药研发经历了“跟踪仿制阶段”和“模仿创新阶段”,目前已进入“原始创新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药研发存在严重不足,蒋华良说,原创新药是上海乃至中国生物医药的未来,而要迎来原创新药的春天,在理论上必须有所突破。
事实证明,一旦在某一疾病发病机制方面取得理论突破,将“量产”一批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的原创新药。如“受体学说”开启了现代药物研究新篇章,青霉素和磺胺类抗菌药物心得安、β-阻滞剂等抗心血管疾病药物相继问世,促使人类寿命延长了20多年;免疫检查点相关的基础研究引发肿瘤免疫治疗和细胞治疗的浪潮,PD-1/PDL-1抗体和CAR-T细胞治疗,挽救了一批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命。
遗憾的是,目前指导新药研发的30多个原创理论,没有一个是由中国的科研人员提出。同样遗憾的还有原创技术,药物设计、DNA编码、高通量筛选、人工智能等技术也并非中国“首发”。
上海有出新理论和技术的“土壤”。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逆势平稳增长,制造业产值达到1176.6亿元,增长9.8%;2018年度上海市科技奖励大会的一等奖和特等奖中,生物医药技术类的占比高达26.3%,远超其他领域,体现出上海生物医药领域的强大。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的兴起,都会对新药研发的方式有所影响。
为加大生物医药领域基础研究支持力度,上海市先后启动了“人类表型组”“脑与类脑智能”“分子机器”和“脑图谱与克隆猴模型”四个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瞄准前沿领域,布局原创候选新药发现机制、基于点击化学的中药创新技术等重大项目。
蒋华良鼓励上海科技工作者抓住时代趋势,潜心基础研究,出原创理论和原创技术成果,带动一批新药研发。
作者:沈湫莎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