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金字塔上空闪耀着4000年回归一次的海尔-波普彗星,伊朗德黑兰的光污染淹没了灿烂壮观的银河,中国泰山凌晨观日出的人流交织出手电筒光束与星轨辉映……
近日,在佘山天文博物馆开幕的星空摄影展“同一个世界 同一片星空”,展出了来自世界顶尖星空摄影师联盟———“夜空下的世界”(TWAN) 的40多幅作品。
“如果地球是一艘飞船,我们看待宇宙的视角将会不同。”展览的主要策划人之一,TWAN在中国大陆唯一一名签约摄影师戴建峰,向观众解说这些照片拍摄的独特经历,以及其蕴含的对人类文明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
从2011年被贵州梵净山的星空所震撼而拿起相机,到致力于暗夜保护,让更多人能看到自然静谧的星空,这短短6年间,戴建峰实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蜕变。从今年起,他将开启另一个宏大的计划———用五年,完成“丝路星空”的主题拍摄。
星光直达内心,让人止不住追寻的脚步
一身运动装,架着眼镜的圆脸盘,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这个1988年出生在重庆的大男孩,看起来更符合他2011年前的身份———技术宅男。
“我是专注的人,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到极致。”大学时期,戴建峰专注于打《魔兽世界》,上了世界排名榜,可学期结束挂了六科。毕业后,他成了一名汽车工程师,如父母所愿有了一份安稳的工作,但他依旧沉迷于打游戏,感觉自己过着被贴上“别人满意”的标签的生活。
2011年夏天,戴建峰和同事去贵州梵净山旅游。一贯宅宾馆的他,走到了夜空下。刹那间,漫天繁星让从小不曾见过星空的他震撼了。“当星光直达内心,有一种封印被解除的感觉。”从此,他不再打游戏,开始“钻研”天文摄影,几乎止不住自己追寻的脚步。
“此后只要天气好,几乎一有假期就扛着相机去拍星空。”戴建峰的专一劲儿让他很快找到了同好,发表摄影作品也如同游戏打怪升级一样:拍了三四个月,照片上了国内天文杂志;五六个月后,作品登上了美国天文学杂志;一年之后,他的照片就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采用。2014年,他去西藏岗巴县拍下了“旋涡状气辉涟漪”,NASA也正好在太空中拍摄到了这一天象,于是这张照片登上了2015年12月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的封面。
天文现象的迷人之处,在于它就在那里,而你是否有毅力、有缘分与它邂逅。在过去几年中,他请假去云南追双子座流星雨,躺在防潮垫上一晚上数了上千颗流星;登上喜马拉雅山5000多米的冰川,在银河拱桥下留下自拍像;为了追星,在尼泊尔掉进冰河、在西藏被9条狗追着跑……但,当星空照片被分享出去时,戴建峰感到了自己的价值。2016年,他如愿成为了TWAN的签约摄影师。
要在中国建起第一个暗夜保护区
现在的戴建峰,除了星空摄影师,还是国际暗夜协会北京分会的代表,同时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星空工作委员会的代表。“我正在参加暗夜保护地的试点工作。”他告诉记者。
作品被NASA采用后,戴建峰在星空摄影圈的影响越来越大。在27岁生日那天,他辞去了工作,专心投入到自己的爱好。
当爱好变成工作时,投入与产出就不得不被考虑了,拍摄、写稿的焦虑,时刻折磨着他,甚至一度临近跌入抑郁的旋涡。终于,在泰国清迈,他再次走出低谷,寻找到自己的目标———以前,自己拍摄的星空很美,但地点太遥远、路途太危险,普通人难以企及。然而,照片再震撼,也抵不过亲眼看一眼银河的魅力。于是,他决定引领更多普通人去领略大自然的壮美。
“今年1月3日,象限仪流星雨当天,北京雾霾,根本不可能看见。可就在离开城市一二个小时车程的地方,我们看到了流星雨。”他说,光污染、雾霾都是现代文明的副产品,只有在星空下,才能唤起更多人对于人类文明的反思,关注节能环保。
为了留住头顶的璀璨星空,全球已经建立起了70多个暗夜保护地,但中国目前还没有正式的暗夜保护地。目前,西藏阿里、那曲和内蒙古库布齐、浙江开化、江苏茅山正在进行首批试点工作。
去年年底,戴建峰在微博上发起了“中国最美星空”的话题,获得了超过1千万的阅读量,此后他成立了中国星空摄影联盟。他已经申请了国家艺术基金,今年准备发起“丝路星空”的摄影巡展。“这是一个五年计划,今年先在中国、印度、伊朗、德国做巡展,此后几年走丝绸之路,拍摄、记录、研究和保护丝绸之路的星空自然与文化资源。”他说,同一片星空,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理解,比如西方理解银河为“赫拉的乳汁”,而汉文化则认为是天河。丝绸之路本就是中西文化交流之路,这将会是促进文化间交流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