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通讯员付婷 记者薄小波)来自浙江海宁、嘉善、江苏吴江、常熟、苏州市阳澄湖镇和上海金山、青浦、松江、奉贤等9个地区的田山歌队,唱响了各具浓郁方言特色的田山歌,2016年“金山卫杯”长三角田山歌邀请赛暨“田山歌的传承与发展”文化论坛昨天在金山举行。
田山歌又俗称“大山歌”、“响山歌”,形式多样,比兴结合,朗朗上口,大量使用方言,风格朴素清新、内容生动活泼,是当地民众祖祖辈辈在生产劳动中产生的一种山歌形式,内容涉及到生产、生活、思想、爱情等方方面面。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田山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历史源头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当太湖流域开始原始栽培水稻农业时,包括上海在内的整个吴越水网地区就已经产生了田山歌的原始形态,即田秧号子。
作为上海田山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2011年开始金山卫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专门成立了“金山卫田山歌”传承发展创作组,着手对“金山卫田山歌”进行保护和传承。几年来,金山卫镇文体中心邀请在金的作家、音乐家、民俗专家创作编剧了一台近一个小时的《田山歌韵•金山卫》,先后在松江农技学院、上海大宁剧院、金山石化工人影剧院进行公演。“金山卫田山歌”也于2013年列入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长三角田山歌邀请赛”和“田山歌的传承与发展”文化论坛是金山区首次举办,旨在弘扬民间文化,增进长三角吴语区域(江浙沪)三省市田山歌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与工作交流,进一步提升“金山卫田山歌”的文化品牌。
昨天邀请赛上来自9个地区的田山歌队共演唱了原生态、创作改编两大类15个曲目,有苏州吴江地区的芦墟山歌、常熟的白茆山歌、浙江嘉善的《五姑娘》、青浦朱家角的《问花名》、金山卫的《春播》以及创作曲目《老树发新芽》等。随后举办的“田山歌的传承与发展”文化论坛上,来自江浙沪三地的非遗保护中心领导、田山歌传承人、音乐家、民歌专家、民俗顾问就各自的研究畅所欲言,对田山歌的保护和传承进行了交流。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乔建中,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委员会委员、国家非遗保护中心原副主任郑长铃,上海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专家等出席论坛。金山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陆引娟主持了论坛,区委宣传部部长时建英做了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