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航天技术通过“孵化”应用,走进公众的视线中。在昨天开幕的第十八届中国工博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展示了航天技术转化为民用的军民融合产品和技术应用项目,其中包括“船舶减摇装置”和“六轴飞车虚拟现实游戏平台”,减摇的“静”与飞车的“动”,让人们体验到了动静结合的极致感觉。
船舶减摇装置,实现有波浪无摇晃
现在的大型游轮或海船上,都装有减摇装置——减摇鳍,虽然稍有效果,但仍无法实现零航速减摇,且效率低、占用面积大、无法适用于小型船舶。
而在卫星上,普遍采用一种“控制力矩陀螺”来控制卫星姿态,以实现卫星在轨观测的稳定性。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下属803所拥有几十年高速惯性技术和经验,他们将卫星上应用的控制力矩陀螺核心技术进行转化,针对各类船舶减摇开发了船用减摇陀螺,这也是“船舶减摇装置”的核心部件。这种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舰艇、渔政船、海事船、救助船等各类船舶,并具有散热快、启动速度快等特点,多项技术均属国内首创。
项目负责人魏新生告诉记者:“船用减摇陀螺具有高转速、低功耗、低成本的特点,减摇效果更好、可靠性更高、维护更便利,占用空间更小,任意航速均可减摇,还可实现旧船加装。”
据估算,“十三五”末期,仅国内游艇项目在船用减摇陀螺上就将产生2亿元的订单需求。不仅如此,技术成熟后该陀螺可进行专门定制,广泛应用于需求平衡的各类领域,具有非常可观的市场占有率。
虚拟现实平台,模拟真人实景
航天产品上天往往需要在地面上进行大量仿真试验,这就需要仿真转台模拟其飞行时的各种姿态进行验证,确保航天产品上天后的可靠性。本次工博会上,上海航天还展出了一台六轴飞车虚拟现实游戏平台。上海航天803所在仿真转台研制中掌握了虚拟现实平台的多项核心技术,解决了多自由度仿真平台设计与制造技术、精密伺服电动缸设计与制造技术和多自由度平台伺服驱动与控制等技术难题,实现了虚拟现实平台的长寿命和高可靠性。
据现场负责人徐群介绍,飞车虚拟现实游戏平台仅仅是这种技术应用的一个形象化展现,相关的平台和仿真技术可广泛用于起重机、挖掘机、矿车等工程机械的虚拟现实训练等,大大降低相关培训成本。也能应用于各类科技馆、游戏乐园、主题公园、商场、国防教育场所,实现航空、航天、航海、机车及影音娱乐等多种不同场景的虚拟现实模拟。
据悉,该项目已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反响,两轴、三轴、四轴、六轴等不同形式的虚拟现实平台销售已达百台,使用至今仍保持着零故障的成绩,远超市面上的同类产品。
目前国内该类虚拟平台尚处于市场培育期,年销售量在200-300台,年产值预计在2000-3000万元,成熟期年需求量预计在2000台以上,每年可创造超亿元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