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有大大小小的自然保护区3000个,保护了中国85%的生物多样性,不过在保护自然这件事上,与国外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昨天开幕的的第二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上,复旦大学教授、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副主任陈家宽表示:“当前中国自然保护已经不缺乏热情,更需要智慧。”
自然保护的智慧从何而来? 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海岸和海水项目研究高级研究员安德莉亚?科平表示,更好的科学研究,是更好自然保护的基础。
在安德莉亚出生的美国西北部,有多条河流汇聚到大西洋,当地人多以打捞蛤蜊等海产品为生,很讨厌近海中的灰鲸。在捕杀灰鲸和人类活动范围日益扩大的影响下,灰鲸被迫迁移到更深的海域中,导致当地狼鱼大量繁殖,狼鱼以蛤蜊为食,渔民们渐渐捕捉不到蛤蜊了。“把这一份生物关系图发给当地渔民后,他们很快改变了行为方式,保护灰鲸的人多了起来。”安德莉亚说。
“在没有科研的情况下,人们很难知道某种动物在自然中是不是‘飞机的引擎’,没有引擎,飞机就没法飞。”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物种项目总监卡洛斯?德鲁斯说,在科研的基础上,自然保护也并非让自然与人类隔绝开来,优质的自然保护能够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卡洛斯说,去年全球潜水行业的收入达48亿美元,这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产业未来可能有爆发性增长。而自然保护区的旅游收入去年也有20亿美元,并且也在稳步增长中。“有些人认为,自然保护就是用经济利益换自然利益,其实我们能做到两者兼顾,甚至比以前做得更好。”卡洛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