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交警铁骑队民警收到预警库推送的预警短信后,迅速出动,精准查缉。(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赵征南
通讯员 刘 明
3月28日上午10时,深南大道东往西方向,福田交警大队铁骑队民警收到了来自预警库的短信。高清卡口勤务推送的信息显示,一部车牌为粤B48N77的小车,有66次违规记录未处理,刚刚通过卡口,目前正向该路段驶来。铁骑队迅速作出反应,成功拦截了该车。
“情报主导,利用大数据,绝不是仅仅能多查几辆车那么简单。大数据从根本上改变了交警的工作模式。过去依靠经验决策,被动等待,民警工作枯燥,成就感不足;现在依托情报决策,根据违法对象的特点,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路段、调配合适的警力主动出击,精准查缉,民警的获得感有了很大的提升。”深圳交警局情报中心邓伟军科长告诉记者,大数据交通治理完全可以在其他城市推广。
六大“战法”实现精准查缉
交警在上述案例中使用的是“数据+打击”六大“战法”中的一招———“守株待兔法”,即提前将重点车辆信息录入布控卡口系统预警库,在库中订阅预警信息,车辆通过时,卡口自动预警,警员随即在卡口下游组织拦截。
一些严重违法的“漏网之鱼”,常抱着侥幸心理,违规违章。以前,对他们缺乏强力的打击手段;有了大数据研判平台后,对嫌疑车辆的出行规律制作模型并计算其行驶路线和出行时段,随后派警力在可能性最大的时间、路段布警。目前,“定向清除法”是使用最多的战法。
此外,利用“同一辆车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出现在不同区域”的“时空分析法”、依托停车场卡口的“瓮中捉鳖法”、综合各方打击力量的“综合打击法”、调集优势警力对某一类突出违法行为打击的“集中打击法”,都是深圳交警进行大数据打击的配套战法。
搭建平台让数据相互“碰撞”
“30多年前,深圳交警成立,从此步入了以人工管理为特色的交通治理1.0时代;1997年,深圳首次使用电子警察,以科技信息化为特色的2.0时代到来;现在,互联网+、大数据助力多领域业务联通,3.0时代来临。”邓伟军说,“数据不是突然蹦出来的,其实它们一直都在,只是过去‘躺,在各个系统里,遇到问题了再去翻出来利用,大量数据不关联。现在情报中心搭建平台让数据相互‘碰撞,,综合比对,‘化学反应,后产生新的东西。”
数据采集联通后,更重要的还在于分析应用。有了情报中心的分析人员,大数据研判平台才能建成。目前,深圳交警情报系统按支队、大队、中队三级体系运作。“以前我们治堵凭经验,都知道学校开学堵,开学时就派出大量警力排堵,可深圳交警的警力本就不足;现在我们利用数据分析出开学时哪些路段堵、堵多少辆车、堵多长时间,然后做出安排,更有针对性。”邓伟军说。
去年,深圳交警局情报中心正式成立,目前存储近1PB的数据,而总存储空间为20PB。“希望不仅交警内部,政府多个部门应共建大数据平台。”邓伟军说。
纳入征信后期待共建大平台
“不过,数据共享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深圳交警内部有80个系统,至今也无法保证100%联通,何况其他部门。”邓伟军认为,随着深圳大数据的发展,等到市政府统一牵头的大数据平台建立后,交通治理3.0之路会越走越宽。
在政府部门间的共享之外,深圳交警局已经率先尝试和社会、企业共享数据。交警局和独立第三方信用机构已开始合作,将交通违法行为纳入个人征信体系,推动交通管理征信场景化应用,相关征信会提供给包括出行、住宿、租房、社交、婚恋、求职、保险、金融、签证、政务、公共服务等相关的行业、机构、企业做参考。
共享是相互的,这点在交警局与一款地图软件的合作上十分明显。情报中心为地图软件提供易堵路段、事故高发路段等信息;软件则向情报中心分享路况数据。“我们在道路上安装的300多个高清卡口很有效,但限于设备建设周期,再说小路不可能大量安装卡口,卡口全覆盖暂无可能。而地图软件开放为我们提供数据,小路的路况信息也能有效监管。”邓伟军说,“此外,现在我们和生产联网行车记录仪的企业合作,车主遇到违章可一键举报,提供违法线索,警方随后会根据线索查出证据。”
(本报深圳3月31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