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轻松了,房子还没过户就赚了100万了”,这是最近朋友总拿来调侃我的话题。我所在的城市,就是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以超过1.4万亿的总成交金额成为全球最大房地产市场的上海。
过去一年,在我的身边,总不乏这样的神话。
中环、内环的三房,年初买进,正常手续走完正式过户时已涨100-200万的不在少数。我并没有那么幸运,赶在疯狂的年尾买票上船,以略低于市场的价格买进一套中环的大三房,春节一过,年前观望待售的房主纷纷调高售价,我的房子就出现了文首你所看到的未过户即赚百万的“假象”。
作为一名城市普通中产,我置身于这样的市场,从浑然不觉,到观望,再到愤然、焦灼,继而决断,基本代表了过去一年这个城市置换客们完整的心路历程。但即便到了现在,我们也未能言是该庆幸,还是冲动。
跳价百万的二手房市场
在下定决心要置换一套主城区的学区三房后,我需要卖掉现有外环线外郊区的两房,一是根据上海的限购政策,非本地户籍已婚夫妇名下只能有一套住房;二是我需要以这一套的房款去充首付,我就是传说中的置换客。
在创造了7678亿元二手房成交金额的2015年上海市场,像我这样的置换客不在少数。虽然在部分房主眼中,仅握百万以内现金,再准备通过卖出和买进来实现郊区跳到市区的置换型买家,是他们最不欢迎的“下家”,是没有议价权的。
我给自己能力范围内设定的目标是700万以内的次新房,单价5万左右。这样的预算若是2015年初,在上海内环核心区域也是有找的。但到了11月,上海中心城区的房价在“330”新政后逐月攀升,我被挤出内环,实事求是地开始在中环寻找目标。
多家机构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一手住宅平均成交价格涨幅接近了18%,二手住宅成交均价上涨21.5%,但从中心城区来看,这个数据明显还是“被平均”的。
直到11月底开始看房后,才知道市场已超乎我所学所想。我所瞄准的区域,11月尚有600-700万的次新大三房可看,到了12月,700万以下已再难觅,再到春节前的1月,基本都在750万以上了。
这些都是挂牌价,我曾天真的以为700万的买卖怎么也有个50万左右议价空间,后来才知道市区已成“卖方市场”,诚心出售的议价空间不是没有,10万左右,不急于出售的不跳价已是良心。
在每个周末疲于看房的奔波中,从热情高涨到焦灼难安,从考虑一周再谈判到当场议价,我的生活就是一个大写的焦虑。
这期间,我有三次准备谈价确定的念头。第一次的房主是对上海老夫妇,子女已经移居海外,准备卖房养老。他在上月已涨价30万,但是给我的议价空间只有5万,后来又关门惜售,准备年后再涨。
第二次是一位港籍业主,她准备卖房去美国置业,挂出的价格略低于周边市场价,但条件是一个月内730万全款付清,作罢。
第三次彻底刷新我的认识。看房后让中介约好业主下周末敲定,业主说现在涨价50万才卖,还有好几个人在排队。又过了一周,系统显示此房涨价100万。
朋友安慰说,现在这一周一个价,你又是置换,整个周期长达半年,也许还未过户,就已经涨了百万,而且大家都不愿持有现金,换作你你卖吗?
这样的市场,没有人心态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