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游船徜徉苏州河,绿色掩映下的一幢幢建筑讲述着这座城市昔日的优雅与今日的繁华,你在船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岸边看你……10月24日,在10月31日世界城市日来临之际,20多家中外媒体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的组织下,走进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漫游苏州河,进行体验式报道,通过水清、岸美、宜游三个维度聚焦苏州河治理,聆听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一江一河”建设治理经验,感受城市魅力。
多年来,上海一直在为世界超大城市建设和治理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方案。近年来,随着黄浦江核心段45公里岸线、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陆续实现贯通,“一江一河”两岸地区从昔日的“工业锈带”蝶变为怡人的“生活秀带”。“一江一河”从污水治理、“生活秀带”打造到旅游休闲功能开发的优秀经验,定能在即将于上海举办的2022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暨第二届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上,再次为全球城市治理和人居环境提升提供鲜活生动的先进样本。
水清:从“鱼虾绝代”到“人见人爱”,点亮亲水风景线
上海,是一座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与奔涌的黄浦江相比,温婉的苏州河承载了上海人更多的烟火记忆。从黑臭严重到水清岸绿,苏州河也见证了上海城市的更新和发展,成为上海治水成效的集中体现和典型示范。
市水务局副局长阮仁良介绍,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历时20多年,总投资达400多亿元。目前,苏州河干支流已全面消除黑臭和劣V类水体,干流7个水质监测断面中6个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鱼类种类数量,从2004年5种增加到2019年45种,生态系统显著改善。从“鱼虾绝代”到“人见人爱”,阮仁良总结了苏州河水环境治理取得成功的三大原因。
一是总体谋划、治污为本。上世纪90年代,上海通过国内外联合研究,确定了“以治水为中心,全面规划,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治理原则,将其作为苏州河治理的顶层设计和总路线。“截污治污”始终贯穿在二十多年的治理实践中,不断加大源头控污力度、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这是苏州河水环境实现根本转变的关键所在。
二是水岸统筹、综合治理。苏州河治理从流域整体(855平方公里)出发,以问题为导向,从水域、陆岸“双管齐下”,系统治理、综合施策,通过产业调整、五违四必、截污治污、底泥疏浚、支流治理、生态廊道建设、滨水空间开发等措施,水环境面貌实现根本性转变,沿岸也已成为多功能融合的创意区域、有故事情节更有适宜温度的文明城区和生态环境效益日渐显现的绿色区域。
三是以人为本、依靠人民。苏州河治理归根结底就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需求。全面治理重治本、综合治理重机制、资金投入重实效;治理成效让市民评判、让社会评价、让科学数据评定……相关部门多层次、多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调动市民首创精神,提升“城市主人”的参与度、成就感。现阶段,苏州河两岸活跃着“一江一河”水滴志愿者、“吾百家园”童心志愿者队等30多支志愿队和2000多名“民间河长”。
岸美:“工业锈带”蜕变“生活秀带”,打造高品质公共空间
与许多国际著名的滨水区相似,“一江一河”沿岸大量的工业、码头、仓储造就了城市曾经的辉煌,而进入后工业时代后,随着产业结构、功能布局调整步入衰落期。2002年,上海市启动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逐步推动生产岸线向综合服务岸线转变,苏州河也从单一的水质治理逐步向营造高品质生活岸线转变。
近二十年来,“一江一河”经历了基础建设、功能培育、品质提升等多个发展时期和阶段。为更好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在进入新时代之后,重心转移到高品质公共空间建设。
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一级巡视员朱剑豪介绍,2002-2018年,黄浦江沿岸地区企事业单位动迁安置近3500家,释放的滨江用地主要用于建设全民开放共享的滨江绿地、公园、广场,累计建成了约1200公顷更加绿色生态的开放空间,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核心段45公里公共空间基本贯通,集漫步、跑步、骑行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滨江“三道”总长约150公里。
而从2018至2020的三年时间内,苏州河沿岸累计辟通了约63处“断点”,新建了约15公里滨河“绿道”,实现了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基本贯通,串连了苏州河两岸约150公顷绿地和开放空间。同时,“一江一河”滨水空间陆续建设了“望江驿”、“水岸汇”、“杨树浦”、“苏河轩”等一系列约70余处各具特色的品牌“驿站”,为全体市民提供人性化、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一江一河”正在逐步成为连续贯通里程最长、城市更新区域最大、城市功能最为丰富的城市滨水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了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在滨水公共空间区域,大量的历史、文化、工业建筑和遗存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修缮、活化、再利用,向社会公众提供了独特的滨水文化和历史体验。黄浦江沿岸的浦东“上海船厂1862”、民生筒仓,杨浦国棉十七厂、杨树浦电厂、水厂……苏州河沿岸的静安四行仓库、总商会旧址、慎余里、天后宫,黄浦外滩源划船俱乐部,虹口邮政博物馆、河滨大楼等历史建筑、工业遗存,都已经形成特色和亮点,成为引领城市更新、功能重塑的典型案例和网红“打卡地”。
“处处皆可行,所见皆风景”,朱剑豪表示,通过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如今的黄浦江、苏州河已经今非昔比,基本实现了开发模式、发展形态、战略能级等三大提升和转变。
宜游:“串珠成链”水岸联动,开拓品质旅游新线路
日前,苏州河旅游水上航线开通试航。以苏州河旅游水上航线和沿岸步道为“链”,以游览码头为节点,更多家门口“小而美”的公共文化空间出现,更多滨河历史建筑、风貌街区、革命遗址、工业遗址得以活化利用,“串珠成链”的都市滨水旅游目的地正逐渐成型。
据介绍,从普陀区长风公园码头至黄浦区外滩源码头,苏州河水上首期航线涉及黄浦、虹口、静安、长宁、普陀五区,全长约17公里,时长约两小时。首批运营的外滩源、四行仓库、昌化路、长风公园四处码头,目前已投入试运营。按计划,丹巴路码头、中山公园码头、西康路码头和梦清园码头也均将在今年年内交付。
当天下午,中外媒体在昌化路码头坐上全通透玻璃观景顶棚的游船缓缓出发,欣赏苏州河畔旖旎风景。沿途经过四行仓库、上海邮政博物馆等历史建筑,来到外滩源遥望外白渡桥和陆家嘴“三件套”的“世纪同框”,途中还可通过大屏幕聆听电子讲解员“悠悠”通过视频为你讲述苏河两岸的历史文化故事。
市文旅局副局长张旗介绍,尽快开通苏州河旅游水上航线、推出苏州河特色旅游产品已成为市民游客的热切期盼。为此,市文化旅游局主动携手相关部门,从苏州河最有资源、最有优势的地方出发,做好顶层设计,推出创新举措,全力实施苏州河文旅功能提升工程。
“为了摸清苏州河文旅资源底数,我们组织专业力量,对苏州河沿岸进深约 1公里约 27 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了全覆盖、专业化的旅游资源普查。”张旗介绍,经过实地探查,发现苏州河及沿岸205处资源中,优品、特品级旅游资源140处,占比近70%。比如,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乍浦路桥、最美加油站、天安千树、圣约翰大学近代建筑等已成为“网红”打卡点。文化场馆、景观建筑93处,占比超过45%。百年工业、百年金融、百年贸易在苏州河畔留下了丰厚的历史印迹。此外,苏州河沿岸五区资源各具特色,黄浦是“最上海”,虹口是“海派味”,静安是“国际范”,长宁是“时尚风”,普陀是“烟火气”。“我们积极会同各区,推动‘一区一特色’的水岸联动发展。”
张旗表示,旅游公共服务能级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我们将不断完善导览导引、慢行休憩、休闲娱乐、艺术体验、咨询购票等服务,统一苏州河旅游LOGO并开发数字化智慧运营系统等,整合更多城市资源,提升苏州河旅游公共服务品质,彰显城市的暖意惬意诗意。”
文:蒋竹云
图片:王竟成 蒋竹云
视频:王竟成
剪辑:王天赐
责任编辑: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