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从西北大学获悉,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15家单位共同发起,西北大学主办的“三深计划与大地构造学前瞻性基础科学问题高层论坛”,12月20日至22日在西安召开。论坛特邀了110位专家与会,其中两院院士25位。
本次论坛是继2003年、2017年西北大学发起并主办“21世纪大地构造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之后,我国地学界的又一次高端论坛。本次论坛以“地球系统与深地、深海、深空研究计划及其面临的前瞻性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地球系统与三深计划实施中的大地构造学:目标、任务和重点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行星(星际)地质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与大地构造学发展”“大地构造与行星地球宜居性研究中的重大基础性科学问题”“当代大地构造学发展和如何服务于国家和人类社会”“三深计划与我国地球科学的大数据化和智能化”为主要议题。
论坛期间,与会院士和专家在以下四方面达成共识:
首先,“三深探测计划”是国内外科学史上空前未有的重大举措。其中地球科学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该计划的布局和实施将为包括大地构造学在内的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其次,在三深计划执行中,大地构造学不仅要关注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演化以及生命的宜居性问题,而且要将视野扩展至宇宙空间,大力探索在星际空间演化的大背景下,地球动力学的产生和演化机制;第三,在三深计划实施的大力推动下,希冀地球科学各领域以及天文、物理专家携手创新,共同努力,创造出国际前沿水平、海陆空融合一体的引领性的重大成果;第四,加强地球科学领域的人才培养,强化本科生数理基础教育,为更多的采用先进科技手段推进三深计划,创造世界一流学科而努力。
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在开幕致辞中介绍了西北大学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地质学科的学术成就。他说,与会专家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站在国际前沿、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入探讨“三深计划”与大地构造学前瞻性基础科学问题,对地学学科意义重大。他期望通过本次会议,强化交流合作,更加精准地吸纳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地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国家基金委副主任侯增谦院士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此次会议的意义。他结合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地球科学研究的新要求,作了“加强顶层设计,着力前瞻布局,推动地球科学创新发展”的主题报告,详细阐释了国家“三深一系统”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的“四梁八柱”总体布局。他表示,地球科学正在进入“圈层动力过程整合”时代,要从超大陆聚散与宜居环境协同演变的角度展开新的思考,真正服务于人—地系统动力学与可持续发展。
“地球科学在‘三深计划’中占据突出地位,当下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与挑战。”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张国伟介绍了新的地球构造观和当代大地构造新的思维和定义,以及对地学固有重要理念的思考。就“三深计划”中大地构造前瞻基础科学问题,他提出了“构造运动”“地球流变学和深部地质与深部构造及其动力学”“地球早期构造体制和比较行星地质学研究”“洋底动力学”“构造同位素年代学理论与技术”等五个需要重点思考的主题。
本届论坛由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陆构造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承办。
作者:通讯员李琛 文汇报驻陕记者韩宏
图:西北大学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付鑫鑫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