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委员陈克宏(上)、孙建平(中)、赵奇(下)分别发言。均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本报记者 钱蓓
“十三五”开局年即将收官。前昨两天召开的十届上海市委十四次全会总结回顾上海这一年:“坚持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创新,突出补齐短板,全面从严治党,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年初设定的目标任务有望顺利完成。
对于即将到来的2017年,全会要求“经济社会工作重在稳中求进、进中提质,在稳的前提下力求关键领域有进取、有突破”———事实上,“稳”与“进”的议题贯穿着两天的会议,这既是与会者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呼应,也是对上海自身发展态势的总结和期许。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内外部环境中牢牢“稳”住
2016年上海经济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全年新增就业岗位60万个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经济结构、质量和效益持续向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70%以上,1月到11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改革创新取得新进展,自贸区三年新注册企业超过挂牌前20多年的总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预计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9%左右。
尽管完整的年度经济数据还没出炉,但市委委员、市财政局局长宋依佳先期“剧透”:上海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好于预期”,“经济运行提质增效,从财政收入来看,第三产业支撑力增强,区级增长高于市级,郊区增长高于中心城区”。
2016年走过的路绝非一马平川,这份“年终小结”来之不易。当下全球经济仍在艰难调整和曲折复苏,中国经济处于增速减缓、结构调整、动能转换时期,上海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内外部环境下做到了“稳”字。市委委员陈克宏评价上海表现出了“驾驭复杂形势的能力”,市委委员陈虹认为“关键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市委委员许立荣总结,上海的“稳”不光体现在经济发展上,社会治理、精神文明建设、党建和反腐倡廉等工作也体现出了“稳”的特点。
全会提出,上海必须头脑清醒,保持战略定力,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稳”的主基调,努力使经济发展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结构更优。坚决减少经济增长对重化工业、投资拉动、房地产业和加工型劳动密集产业的依赖,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之路,更加重视防止偏向财富驱动发展。
对于潜在风险,会议明确释放警戒信号,“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牢记,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坚实基础。我国经济处于创新转型、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不足,制造业发展面临成本上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双重挑战,资金与生产要素配置脱实转虚有扩大的危险。上海必须防止资源、资金、资产脱实转虚,防止产业结构形态虚高,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
列席会议的青浦区区长夏科家说:“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脱实转虚’的冲动很容易出现,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利润下降,而虚拟经济来钱快。一定要把泡沫挤碎,让资本回到实体经济。改的过程虽很难,但不改不行。”市委委员孙继伟提醒,要关注产业经济泛金融化问题,市级层面支持实体经济要拿出政策“干货”,区级层面“退二进三”要适度,防止不切实际盲目发展金融产业。列席会议的市金融办主任郑杨介绍,截至目前,金融业产值占上海GDP的17.3%,比去年增长了18.3%,但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必须防范金融风险,进一步做好监测、预警工作。
“进”无止境,继续寻求关键领域的突破
“稳”是为了防止冒进,不是为了束缚创新。在“稳”的前提下,继续寻求关键领域的进取和突破,这就是上海的“进”。
从深化改革开放、落实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和环境治理,十八大以来上海走出的改革之路,构成了一条“进”的动线:
2013年3月,中央对上海提出排头兵、先行者的角色定位。不久之后,上海的自贸试验区方案草案提交中央审议;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三年多来,自贸区建设总体达到预期目标,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新注册企业约4万家,有10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2014年5月,中央要求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现在,科创中心建设成效初步显现,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3.8%,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0%左右。
……
据统计,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先后推进了15个方面的重大改革任务,包括文化体制改革、社会治理创新等等。纵观“改革名录”,有一部分是中央要求上海先行先试的;有一部分是上海向中央主动请缨的;还有一部分是根据中央部署,上海在一些领域进行贯彻落实的。
“进”无止境,全会要求上海继续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摈弃一切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思想观念,革除一切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改变一切束缚创新创业创造手脚的政府管理方式,继续做好排头兵和先行者。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落实落实再落实
全会提出了2017年上海要重点做好的十方面工作,包括更好发挥自贸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科创中心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重大工程和重点区域建设等等。市委委员过剑飞觉得任务清单部署明确,建议在自贸区建设、科创中心建设方面加强整合、加快突破,综合研判、精准施策,进一步体现改革效能、提升服务能级。列席会议的市政府副秘书长宗明建议大家领会和把握“稳”和“进”的关系,一方面要保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定力,另一方面推出的各项改革都要防范风险。
“稳”与“进”的要求,最终都要落地为实。
全会再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全面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跳脱一孔之见,站在“大局”之中认识自身,把各自的任务放到“大局”中谋划。
现代城市治理,鲜有单打独斗的任务,多数需要协同作战。全会直陈:“抓工作落实,要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很多工作落实不到位、深入不下去,往往是某个方面、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一处受阻,步步受挫。”这些出问题的环节可能是体制机制障碍,也可能是作风问题,比如调研不充分,领导干部不接地气等等。
市委委员、浦东发展银行监事会主席孙建平补充道:“影响落实的情况还有几种,比如多部门合作但协调不善,任务开展之后没有检查督促,任务执行者没有自觉意识等等。因此,要加强督促落实、协调落实、自觉落实。”市委委员龚德庆以“补短板”为例指出,上级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深入基层,政策出台前开展充分调研,避免由于方案不接地气导致基层落实打折扣;涉及到多部门参与的,要进一步提高牵头部门的权威性,降低协调成本。
“落实落实再落实”,视野要广,工作要专。全会提出,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在基层、在一线、在实践中培训干部。孙建平提出,要特别注重建设一支勤廉兼优的干部队伍,“勤而不廉将失去群众基础,廉而不勤将失去发展基础”。
认清大势把握大局乘势而上
本报评论员
刚刚召开的十届市委十四次全会审议了市委常委会2016年工作报告和2017年工作要点,明确了明年本市工作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当前,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对明年工作部署要求上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更大努力和更好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市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做好上海的工作,关键在党。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上海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全面增强“四个意识”。要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要主动增强大局意识,以更大的视野、更宽的胸怀,多算国家账、战略账、长远账,敢负责敢担当。关键是要切实增强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拥护、自觉维护习近平同志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要有更强的看齐意识,时时处处审视我们的思想认识、规划战略、任务举措、步调行动看齐得如何,在对标中主动找差距,不断改进工作,使一切工作更好地体现中央精神、符合中央要求、落实中央部署,推进上海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做好明年工作,要认清大势,把握大局,乘势而上。明年是上海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转型的重要一年。要以改革创新促进供给结构优化,注重在提高质量效益上求进,努力使经济发展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结构更优。要始终把改革放在优先位置,结合上海实际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攻坚必须聚焦重点,自贸试验区建设是上海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坚持以科创中心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充分认识全球经济竞争、特别是大的经济体竞争,很大程度是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的竞争,是国际大都市之间的竞争。上海必须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致力创新,坚定不移推进“四个中心”建设,不失时机增强配置全球市场资源和要素的能力,提升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坚实基础,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必须防止资源、资金、资产脱实转虚,防止产业结构形态虚高,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更好服务全国经济发展。立足全局,服从服务大局,这是上海工作的重要遵循。必须牢牢把握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根本要求,在各项工作中努力对标这个要求、着力体现这个要求、认真落实这个要求,始终在大局中谋划工作。
“道虽迩,不行不至”。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方能无往不胜。迈向2017,要把握发展大势,保持战略定力。让稳的基础更坚实,让进的鼓点更有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只争朝夕的紧迫劲头、久久为功的钉钉子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