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峰
谈起胆道疾病,大家最为熟悉的莫过于让人痛到打滚的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相较这两种疾病,胆囊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就显得比较陌生了。
胆囊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进展迅速,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为何胆囊癌如此致命? 胆囊癌患者早期常无特异性症状,例如右上腹疼痛、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差等症状与普通肠胃炎及慢性胆囊炎等相似,难以鉴别,甚至可以完全没有症状。普通群众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往往未能予以重视。
我们来看这个案例:王女士被上腹部隐痛折磨了近30年,她一直将它作为胃病来看待,疏于检查,治疗也是断断续续。去年上半年,王女士觉得症状有所加重,且被亲友发现皮肤发黄,这才去当地医院检查。结果肿瘤指标CA199达到了5000,医生立即安排了核磁共振检查。胆囊癌,这个意想不到的诊断让王女士十分恐慌,她辗转了当地三家大医院,均被医生告知手术难度太大,拒绝收治入院,王女士及家属心急如焚。
经过多方打听,家属了解到新华医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刘颖斌对胆囊癌的外科治疗颇有心得,便慕名而来。刘颖斌仔细询问了病史,看了王女士的片子,决定接下这个高难度的手术。刘颖斌与他的团队对王女士进行了详细的术前检查,精心设计了手术方案。手术时,刘颖斌打开王女士的腹腔,经过仔细的探查,并未发现腹腔及其它邻近部位的转移,刘颖斌松了一口气:“手术可以进行。”
在刘主任及其团队耐心的解剖及精准的操作下,肿瘤被完整剥离,一台胆囊癌根治术完成了。看到刘主任信心满满地走出手术室,家属悬着的心才放下。
应该说,王女士能够接受手术治疗很幸运,如果患者拖到皮肤明显发黄,右上腹出现肿块时,胆囊癌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许多患者至此也便失去了手术机会,预后很不理想。所以对于胆囊癌患者来说,早期诊断是关键!
普通的消化道症状不应受到忽视,尤其是对于老年女性、油腻饮食者、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炎反复发作患者等具有危险因素的人群来说更需重视,应积极至医院就诊。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B超、CT、核磁共振等手段对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有大幅提高。另外,肝功能检查、肿瘤指标筛查对胆囊癌的早发现也有着一定帮助。
目前,根治性的胆囊切除手术还是胆囊癌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如若能获得早期切除,胆囊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除了传统的外科手术,还有化疗、放疗、中医中药等治疗方法,但它们对胆囊癌并不十分敏感,目前还没有比手术更为有效的方法来治疗胆囊癌。
刘颖斌主任也常常在想,是否能让患者免于受到这么大的痛苦与创伤,有没有更加“温柔”且高效的方法去治疗患者? 通过一系列的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动物学实验研究,刘颖斌带领他的课题组在胆囊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国际上首先建立了胆囊癌肝转移模型,在胆囊癌的综合治疗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未来,也许我们能够找到针对胆囊癌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提高无法手术切除的胆囊癌的治疗效果。
然而相较于肝癌、胃癌等其它消化道恶性肿瘤,我们对胆囊癌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整体治疗水平并不理想。如何提升早期诊断比例、加强胆囊癌治疗效果、完善对胆囊癌的认识仍然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难题。而对于胆囊癌患者,重视身体给出的疾病信号,及时至医院就诊,对于胆囊癌的发现非常重要。只有早期明确诊断,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并辅以其它治疗手段,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