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盛夏,崇明的田野里,水稻茁壮成长;水塘中,螃蟹个头不小;果林间,翠冠梨采摘面市。这是一个热烈、忙碌的季节,崇明农业发展也正加速驶入“快车道”。
今天,“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举行崇明区专场。崇明区委书记缪京表示,崇明区将高标准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创新生态优势价值实现途径,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名片、长江绿色发展标杆。
持续擦亮生态“底色”
生态好不好,就看鸟儿往哪飞、鱼儿往哪游。
缪京表示,近年来崇明坚持把绿色作为基底本色,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深入开展长江生态大保护,推进退滩还江,实施环岛防汛提标工程,深化长江十年禁渔、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
为了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崇明滚动实施生态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加强水土林气等领域生态治理,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断面达标比例100%,森林覆盖率达到30.7%,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8.6%,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达到12种,鸟类种数增加到298种。
当下,崇明正在推动生产生活绿色转型,新能源发电占比达到31%,新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实现全区覆盖,国内首艘新能源车客渡船投入运营,农村生活污水出水全面达到一级A标准。加快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全面开展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和碳排放精细化管理,设立上海长兴碳中和创新产业园,长兴岛电厂10万吨级燃煤燃机全周期二氧化碳捕集与利用(CCUS)创新示范项目正式运行,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42.2%。
聚力打造发展“亮色”
东禾九谷的千亩稻田,随风起浪。今年这批水稻,从选种、育秧、种植和收割,到稻谷烘干、仓储和加工,全过程将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在稻田旁,两幢崭新的白色建筑在阳光下分外耀眼,里面的科技化设备为好米的诞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参观者无不感慨:崇明农业的亮点不仅仅是生态与绿色,更被赋予了科技的力量。
崇明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峻表示,崇明积极搭建好科创平台,创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组建崇明农业科创联盟,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提供科技支撑。此外,重点聚焦本地特色农产品,强化项目攻关。同时,注重科创成果的转化,积极推动农业前沿科学技术在崇明进行集成应用。
在农业发展道路上,崇明向来不缺少奋勇争先者。但面对市场浪潮,“单兵作战”有其局限性,“同舟共济”才是顺应时势的好选择。近年来,崇明河蟹、大米、蔬菜、白山羊等行业相继组建了集团公司,抱团联手、协作共赢。崇明三岛合力共推“优农三兄弟”区域公共品牌,用好“崇明+”农产品地理标志,实现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标识授权、统一包装样式、统一品牌推广。
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崇明正全力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升级,加快各产业园区向科技研发、生态文创、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全力打造长兴千亿级海装产业集群,沪东中华、江南造船等龙头企业成功交付一批世界领先水平船舶。
为了发展新型服务业,崇明近年来在培育旅游休闲、文体康养等产业上正在发力。推进西沙明珠湖国家5A级景区创建,引导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增一批A级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打造生态旅游节、国际自盟女子公路赛等文旅节庆品牌和重大赛事活动,提高对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
用心做足民生“成色”
生态发展的目的是惠及人民群众。据介绍,崇明目前正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5个,乡村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持续彰显。
此外,崇明的重大生态项目建设正持续推进。沪渝蓉高铁崇明段三号竖井基坑开挖正在推进,预计2028年完成土建施工,2029年通车,建成后将融入全国高铁网;轨交崇明线南港、北港盾构机均已顺利始发,预计2026年完成土建施工,力争尽早通车。崇明生态大道、长江环岛大堤一期等工程建成投用,基本形成“四横七纵”干线道路网络,群众交通出行更加便捷顺畅。
近年来,崇明公共服务质量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创新实施生态就业、生态惠民保险、生态养老补贴等制度,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实现全覆盖;实施健康崇明行动,建成紧密型区域医联体;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新增一批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助餐场所、照护中心,公办幼儿园开设托班比例达到91.4%。
在城市更新领域,城桥镇利民村“城中村”改造加快实施,不成套职工住宅及小梁薄板类房屋改造有序推进,明珠花苑综合整治稳步开展,首批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实物安置房竣工交房。
作者:史博臻 张钧琪
图:上海崇明 张钧琪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