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杨浦区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专题审议会,就“打造新引擎 、激活新动能、占领新高地,推动杨浦创新发展再出发”“高质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打造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最佳实践地”“贯彻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推进杨浦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等议题,开展审议。
审议会上,围绕“打造新引擎、激活新动能、占领新高地,推动杨浦创新发展再出发”,代表们踊跃发言,现场气氛热烈,提出了一个个问题和建议。对于代表提出的一些问题,在场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时给予了回应。区领导薛侃、程绣明、蔡伟、吴晓童、施方、王朝晖、康强出席。
如何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发力全链条创新?
尹冬梅代表首先发言,她的关注点在如何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发力全链条创新。“我们讲创新资源,讲的是全链条、全过程,目前的创新资源还比较碎片化,作为高校人,我们非常希望能有一个好的平台,可以把这些资源结合在一起。”尹冬梅说,要探索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的定期沟通机制,今年上海的重大科技攻关,已经把重大企业的需求作为重要方向之一。很多大学里的科研成果发表完就放进了抽屉里,并不知道企业会有怎样的预期,如果有这样一个定期沟通机制,相信创新的积极性会更高。
创新发展再出发需要强基础设施,强产业链。陈金培代表说:“在创业过程中,我们发现平台型企业对创新的辐射作用是巨大的。”他建议,要鼓励企业拥抱新的主流技术。新的技术能促进普惠性,但也会加速地区间的发展鸿沟,关键看能不能率先拥抱新技术。从互联网到云计算再到今天的AICG(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图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小企业拥抱新技术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企业的数据、业务要和这些技术深度融合,靠中小企业自己摸索很难。“哪个地区能够率先帮助这些企业获得、应用这些新的技术,那一定能获得新的机遇。”
科技创新是三件事,科学、技术、商业,最终要想获得收益,让企业成长,能够为国家贡献力量,为财政带来税收,三者缺一不可。在陈博屹代表看来,并不是所有实验室的创新最终都能变成产品。“有的创业者从学校出来之后融资了两轮,很多技术路线并不能大规模生产,或者良品率很低,浪费了大量资源。”他建议,立足于区内高校的优势学科,建立若干学科的中试规模实验基地,可以验证不同科学技术是否能够跑通中试规模的实验,具备规模化生产的条件,这样可以大幅度加速从科学到产品的速度,也可以减少盲目投资造成的浪费。
推动创新要重视,育好才、用好才、留好才
吕培明代表提出,推动创新要重视育好才、用好才、留好才。在他看来,有着多所高校的杨浦并不缺人才,但要想办法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让高校毕业生、高端人才能选择留在杨浦。“现在不少大学生毕业后就离开了杨浦,像我这样38年都没有离开杨浦的很少,还有不少高端人才白天在杨浦上班,晚上回到外区生活,如何在提升文化氛围,丰富娱乐生活方面能有一些针对性的举措,这个还需要好好琢磨。”
谈及创新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引起了不少代表的共鸣。“前段时间我们公司在招聘一名海归时,对方一开始有点犹豫,得知在城投宽庭可以租住人才公寓后,当即就决定留了下来。”徐珍代表分享了这样一个例子。“希望各部门能在落户、住房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这样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比如落户目前对技术人才有倾斜,但对经营管理类人才还没有。”
提升营商环境,打造杨浦企业服务包
毛方代表就如何提升营商环境,打造杨浦企业服务包提出建议。她谈到了企业最近遇到几件急难愁事。“有天凌晨1点半我们工地上出了点状况,相关负责人很快来到现场帮我们协调解决,还有一次园区停电,也是当天就解决了。”她表示,杨浦有很多好的政策和服务,但对于企业来说,那么多条政策很难“接得住”,建议打造企业服务包,打响服务品牌,让更多企业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找到人,能够让全世界的年轻人在想要创业时会想到来杨浦。
“我们都知道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杨浦未来几年是最好的历史机遇,建议加快推进改革,特别是在企业服务和营商环境方面。”在陆雷代表看来,杨浦目前的营商环境和为企业服务的一套体系还存在短板,针对未来要服务的企业和市场主体,该如何调整,更加有效、更加专业、更加统一资源和力量,还需要提前思考。
对葛基中代表而言,打响杨浦品牌要注重走出去、引进来。“听取了今年以来的杨浦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报告,感觉到区政府围绕激发创新‘第一动力’,目标明确、举措务实。”他提出,杨浦也可以借助进博会多进行国际交流,让一些国际企业也能了解、走进杨浦区,建议杨浦在数字化创新、平台创新和网络创新上要有所突破,尤其是在商业运营和模式上要有所创新。
作者:上海杨浦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祝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