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路与天中路交叉口,国家一级图书馆长宁区图书馆标识醒目:橙黄色的特色栏杆拾级而上。走近细看,台阶立面侧刻有“马斯洛需求层次”,从低到高正对应五个层次。有过路行人驻足、恍然,“这里原来有图书馆。”
5日,毗邻苏州河畔的美丽街区“荟水天中”正式对外开放。这片被誉为“后花园”的街区涉及绿化改造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周家桥街道办事处主任宋妮妮注解前后变化,从之前的庭院深深、风景独好到打开绿地、惠及更多百姓,“挖掘城市微空间,创造条件把封闭空间变成开放空间。加强居民的感受度,让更多人能转角遇到小惊喜。”
最大公约数
小惊喜背后有大门道。
街道一度为能否找准最合适的点位进行更新而苦思:街道作为政府基层机构,应发力推动怎样的城市更新项目?眼下,苏河周桥“滨水型社区”的落成些许拆解了这个问号——“挖掘功能上具备公共属性潜力的绿地,形成政府投资,绿地归属单位、企业后续维养的模式,取得居民认同感的最大公约数。”
有关“荟水天中”项目有一个更形象的说法:“针灸式”。顾名思义,即为对症下药。
街区由长宁路、威宁路、天山路、芙蓉江路合围而成,占地约0.48平方公里。背靠苏州河景观步道;长宁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等区文化、教育地标皆坐落于此。其中街区的核心地段衡辰商业广场,虽人流充足但原先是一片狭长的封闭绿地,导致空间利用率较低,既无法吸引人群也无驻足点。
“不利于商业楼宇门面店对外的经济交互,让区图书馆大隐于市,面临进入曲折的尴尬。”宋妮妮认为,绿地的公共属性强,街道着力将绿地“打开”,成为苏州河畔串珠成链的一颗珍珠,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广泛地满足百姓获得感。
绿地看似在公共区域,实际归属各有去处:有的属于区图书馆,有的属于商务楼,有的属于业主……整体规划要盘资金要破壁垒更要符合多方诉求。
为百姓而选择的更新点位,最重要的诉求自然来自于周边居民。
天山华庭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胡竹晨例举细节:要灯光点亮但也不能扰民,“听取居民的意见采用节能灯且光的亮度可控。新安装探头,满足居民对绿地打开后的安全考量。”这种诉求甚至细致到每一株栽种的花卉品种,需严格控制在居民区物业后续绿化养护的承受范围内。
串珠成链
诸如此类的口袋公园,后续绿化养护是一桩绕不开的难题。有市政协委员曾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口袋公园建在小区毗邻处,日常养护管理存在一定的缺位,存在铺装、灯光、座椅设施损坏后无人修理的状况;并以此建议要做好绿化主管部门、街道与镇、居委会、物业的协调工作,对于路口景观、滨水空间、小区毗邻口袋公园等特殊的用地类型,要划清权责,压实责任……街道在寻求支持的过程中取得了这样一种共识:绿地归属方承担后续维养。
在苏河串珠成链并不是一件易事。负责打造多段苏河景观的上海风景园林学会理事毛项杰坦言,相比华东政法大学等本身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点位,周家桥街道没有承载太多的“过去式”,“所以我们更注重对生活需求的满足,形成驻足点更有互动点。”
比如,绿地中段有一处科普“翻翻乐”,针对青少年进行植物科普,“设计了有声植物绘本可看可听。”绿化带内新增斜向连系路径,串联起潮汐剧场、涟漪吧台、书山勤径等众多微景观。
宋妮妮阐释对串珠成链的理解,这不是物理层面打造出的美景,更是对社区治理的认同感,“接下去,我们尝试‘苏河同周·同城共家’自治共治项目,把人气聚起形成网红打卡点。”
作者:苏展
摄影:采访对象供图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祝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